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区域地基GNSS水汽反演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xxhj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汽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水汽的变化对降雨、极端天气等天气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GNSS水汽探测技术以其高精度、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和经济性等优势在水汽探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GNSS水汽反演的基本理论,对于GNSS水汽反演中的关键因素加权平均温度的模型构建进行了研究;利用RTKLIB软件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进行了对流层解算,并反演了大气可降水量;对台风天气中GNSS/PWV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使用探空站数据对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与地面气象要素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具有明显的年周期性变化趋势,并且??在我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
  (2)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建立了江西省单因子和多因子??模型,与广泛应用的Bevis模型和单九生建立的江西模型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本地化模型有效消除了另两种模型系统误差,精度提高了近30%。对比单因子模型和多因子模型,发现多因子模型的精度更高。按季节分区分别构建了四个季节的多因子??模型,均方根误差分别有了1%、9%、6%和3%的降低。利用西藏地区两个探空站验证了顾及季节性变化多因子建模方法的适用性。整体来说顾及季节性变化的多因子建模方法适用高精度??模型的研究。
  (3)对于经验加权平均温度模型GPT3模型进行研究,发现GPT3模型运算效率大大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GPT2w模型。提出气候分区的方法对GPT3模型计算的??进行改正,使模型更加适用于中国地区,经过改正后模型偏差基本消除,均方根误差从整体上看有了0.95K的降低,改进度达到了18.7%。
  (4)基于IGS对流层产品对利用RTKLIB软件基于精密单点定位解算的ZTD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偏差集中在20mm之内,解算的RMS的平均值为7.33mm。经过验证使用GPS+GLONASS的双系统解算的ZTD精度要高于使用GPS单系统,RMS降低了0.58mm,平均降低率为7.3%。使用测站附近的探空站数据计算的PWV来验证GNSS/PWV反演精度,分别用平均偏差(Bias)、均方根误差(RMS)、相对误差(Epce)和相关系数(R)四个指标来评价,总体来说反演得到的PWV精度较高,能够满足GNSS水汽反演的要求。
  (5)利用香港地区CORS站,探究了GNSS水汽反演在台风天气中的应用问题。发现GNSS/PWV和降水密切相关,在降雨发生之前,PWV都有一个快速上升的现象,降雨一般在PWV达到峰值之后1-2个小时发生。分析了台风过境期间香港各个CORS站和PWV变化特征,并探究了PWV的分布,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摘 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对我国的食品工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三鹿”奶粉、“苏丹红”、“地沟油”、“吊白块”等食品安全事件都使食品行业逐渐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并导致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受到损害。提高食品质
期刊
自然遗产地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自然资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带路”沿线数字遗产研究被列为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森林特征为主的自然遗产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手段从森林特征要素、人为干扰强度和生态环境质量三个方面,从理论探索到案例地分析再到大尺度应用;对黄山自然遗产地进行精细分析以及“带路”沿线66个森林类自然遗产地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数字遗产保护发展以及数字“一带一路”建设。
  对传统森林扰动DI算法进行改进:(1)利用GoogleEarthEn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近几十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对地测量技术,其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作业的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地面沉降与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中。利用InSAR技术的地形测量能够以较为低的经济与时间成本获取大面积范围的地表高程信息,然而,在实际的InSAR地形测量过程中,测量精度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的误差主要源于相位解缠过程。由于受到地物后向散射条件的变化以及合成孔径雷达本身的成像几何的影响,生成的干涉相
摘 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内容,为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结合当前地区条件做好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农田水利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对建设发展提出一些策略与思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工程;工程建设;建设现状  引言  我国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国家,经常出现季节性、區域性缺水,水资源开发压力较大。目前,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和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稳定生产造成一
期刊
土壤水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具有气、液、固三相物质形态并可相互转化的物质,在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传输、物质交换和能量平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土壤内部各种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都需要土壤水分的支持,同时,土壤水分是包括作物在内的许多植被主要汲水来源,通过改变土壤肥力、土壤温度和通气状况等生长条件,影响着植被的产量和品质。
  传统基于监测站点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下,遥感技术手段以其宏观性强、时效性快、监测面积广的独特优势,已成为目前土壤墒情信息获取的主要方法。不同地表形
摘 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快速发展,水利水电是关乎国民基本生活的产业,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水利水电施工中,重视对项目安全的管理,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推动企业发展,影响社会稳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施工管理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创新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使水利水电施工管理达到标准要求,创造更高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现状;对策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优化
期刊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现状,概括了热岛效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得的成果。监测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有气象数据对比法、数值模拟法和遥感监测法,从1972年首次使用卫星观测城市热岛效应以来,使用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逐渐成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流方法。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改造、工业区选址、城市绿地建设等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文使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了唐山市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及2015年四季地表温度,然后使用均值-标准差法将地表温度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中的信息获取、信息交互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信息沟通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由此也激发了我国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活力,在通信通常中,传输技术是保证整个工程系统稳定运作的重要基础,该技术的灵活、可靠运用可以保证通信功能的充分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通信工程领域具体分析了传输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后期发展趋势。  关键词:通信工程;传输技术;发展方向 
期刊
能源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我国在“一带一路”区域承建的众多水电项目为解决该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一带一路”水电站重大工程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有利于重大工程的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本文基于RS技术和GIS技术,依据水电开发的时间顺序,参照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报工作,选取水电站上游库区10km缓冲区为生态环境研究区域,以landsat-5和landsat-8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通过建立新型生态遥感指数(RSEI),对研究区2002-2017年间三期生态环境时空
摘 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现代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企业管理者,怎样才能带领组织团队顺应时代变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造优良业绩以实现企业持久的生存与发展,这是值得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深思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当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如何让组织更具活力,让金字塔型的组织从自上而下的发令,变为自下而上的发力。要做到组织活力的全面焕发,管理者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