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产权是未来世界各国竞争的关键,专利作为知识产权核心的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及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08年起我国积极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已经居世界第一。然而“沉睡专利”的问题是我国专利转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让这些“沉睡专利”资产迈向市场,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专利的转化寻找适合的路径已经迫在眉睫,信托凭借其财产管理和投融资的优势或许能为“沉睡专利”的苏醒带来好的机遇。截止2015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6.30万亿元,较2014年末统计的13.98万亿元的资产规模,同比增长了16.60%。在金融改革的背景下,信托业深层次调整正逐步展开,投融资功能不断强化。将信托制度和专利融资实践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为专利的保值、增值提供直接的平台,更能促进专利迈向商品化、产业化、资本化,从而解决我国专利技术转化难、融资难的困境。论文的第一章对专利信托理论做概括性的阐述,通过介绍美国和日本的专利信托融资模式说明专利信托融资的可行性,为下文分析我国专利信托融资法律问题做铺垫,也为解决我国专利信托融资法律问题提供借鉴的思路。论文的第二章对我国专利信托实践案例的运行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专利信托融资实践现存的主要问题,包括我国信托制度环境带来的挑战,专利信托运行机制不健全,专利信托配套制度不完善问题等。第三章则是本文的核心,针对我国专利信托融资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一是要优化我国信托制度环境:明确专利信托财产需转移,规范专利信托监管制度;二是要健全专利信托运行机制:延长专利信托期限,完善专利价值评估机制,拓展专利信托融资的方式并推广专利权证券化融资,引进专利信托融资保险机制和信用增级;三是完善专利信托融资配套制度,以求达到内外结合,共同保障专利信托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