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羽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屡见不鲜,大量地出现在墓室壁画、画像石、青铜器、等器物中:它们或身生双翼、或鸟面人身,体态轻盈,逍遥自在,散发出一股绝妙的仙气。从夏商时代的青铜玉器到汉魏时期的墓室壁画、画像石,羽人图像在其中极为常见,这类图像不仅数量庞杂,而且所依附的主题非常丰富。本世纪以来,不少考古学家及史论家对这个形象进行过研究,试图从起源、职能、思想观念等层面对它一窥究竟。本人出于对这个形象的强烈好奇心,准备以系统的方式对它作出理解,整合完整的图像资料,按时间线索进行梳理,分析其图式上的演变,并展开对涵义的思考。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澄清概念,并对学术史作出回顾。第二章到第四章依照朝代顺序把羽人形象的出现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回顾人、鸟元素相结合的图像发生,并且梳理春秋至秦的早期形态;其次,以汉代作为羽人形象最为活跃的成熟期,分析其形式与题材的配置规律,探究背后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最后对羽人形象的衰落以及核心题材的消失作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