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我国颁布了有关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新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纷纷开展并购重组,并购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18年,上市公司中确认商誉的公司共2048家,商誉总额非常之高,达到1.3万亿元。巨额商誉已经占到公司资产的较大部分,伴随而来的企业商誉减值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多家公司计提了高额商誉减值,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净利润,部分公司亏损严重。在此情况下,新能源行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并购数量常年占比较重,高居不下,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多家公司依靠政府补贴,确认高额商誉,同时面临高额商誉减值风险。因此本文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政府补贴退坡情况,对行业典型公司的商誉减值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政府补贴退坡是否是引发巨额商誉减值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了新能源汽车行业较为典型的“蛇吞象”并购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特别之处在于并购后面对政府补贴退坡,业绩突然大幅下滑,一次性计提了全额减值,影响巨大。本文通过分析政府补贴退坡后案例商誉减值的情况,进一步解释了导致企业商誉减值的原因。本文研究发现:政府补贴退坡是促使新能源汽车企业巨额商誉减值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补贴退坡前,多家企业利用利好政策转战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并购过程中由于政府补贴力度较大,企业信心十足,易确认高额商誉,具体总结为“高补贴,高商誉”。但政府补贴政策只是行业进步的助推石而非永久支柱,难以支撑虚高商誉要求的高经营业绩,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将面临风险。因此当政府补贴退坡后,高溢价转变成高风险,以高商誉减值的形式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最终得出“高退坡,高减值”的结论。政府补贴政策影响商誉减值的路径可以解释为:并购企业以政府补贴为依靠确认高额商誉,当政府补贴开始退坡后,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经营,导致业绩急剧下滑,进而导致企业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本文的研究意义:从政府补贴政策出发,深入探究政府补贴政策对企业商誉减值问题的影响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公司理性看待国家政策,做出正确的并购选择以及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避免引发高额减值。此外,研究还能提醒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关注政府政策对企业业绩变化及商誉减值的影响情况,以便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