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海带病烂发生的进程中,藻体表面及养殖水体细菌生物量的变化,并对藻体表面以及养殖水体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褐藻酸降解菌的生长繁殖与海带生理状况及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海带病烂过程中几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以期为海带病烂的发病机理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 1.海带病烂过程伴随着总细菌数、总活菌数和异养菌数的上升,其中异养菌数量的变化最显著,异养菌的大量繁殖与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养殖水体与海带表面细菌生物量变化的相关性的研究表明,病烂过程中养殖水体与海带表面的总活菌数数量变化正相关,两者的异养菌的数量变化也呈正相关。 2.海带表面及养殖水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变化研究表明,健康藻体表面微生物区系常见的海洋附着细菌占优势包括发光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和弧菌属等,病烂过程藻体表面菌群种类先增多后降低。别单胞菌属(Alteromonas)的细菌可能是导致海带细菌性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3.同工酶酶谱分析显示,健康与病烂海带同工酶表型存在差异,培养第9天藻体过氧化物酶(POD)出现三条新的酶带,随着海带病烂程度的加深,某些条带消失;随着海带病烂程度的加深,多酚氧化酶(PPO)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没有出现新增条带,某些条带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