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克斯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1637-1707)是德国、丹麦著名的音乐家,并以作曲家、管风琴家的身份而知名,是J.S.巴赫之前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宗教神剧和重奏、室内乐作品,而最为重要的是管风琴和其他键盘类作品的创作。布克斯特胡德是17世纪末成就最高的管风琴作曲家,是欧洲巴洛克时期,在海因里希·许茨和巴赫之间最伟大的键盘艺术家。布克斯特胡德的管风琴作品几乎囊括了当时可见的所有体裁形式,代表了同时期最高水准的创作成果,至今仍经常在教堂和音乐会上演奏。这些作品很大部分明确标明需要使用踏板,典型的北德管风琴有三排手键和一个独立的踏板,尤其适于演奏复调类型的作品。19世纪中叶,随着人们对巴洛克艺术的兴趣不断升温,布克斯特胡德被“重新发现”,他的作品受到了演奏家与听众们的青睐,被频繁、大量的搬上舞台,但作为一位应给予高度重视的巴洛克音乐家,对于其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可以用“匮乏”这个词来描述。布克斯特胡德的19首“管风琴赋格套曲”被认为是其对17世纪键盘音乐最重要的贡献,作品中所运用的作曲技法及体裁上的探索,体现了巴洛克时期复调技术的高度发展。本文对其现存全部此类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技术分析,梳理了“前奏曲与赋格”这一重要体裁在布克斯特胡德作品中的创作特征。在体裁和技术方面,这些赋格套曲承继了前人,以“托卡塔”为代表的“主、复调交替”类作品中的精华,在简单“模仿”的基础上建立“主题、答题、对题”的基本调性规律及对位规则,进行了“间插段”、“紧接段”、“连接段”写作的早期尝试,不论是在曲式结构、和声技术还是复调技术领域,都初步确立了“赋格原则”,在风格语汇上与早期经文歌具有渊源关系,在调式和声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为后世以《巴赫平均律前奏曲与赋格》为代表的这种复调体裁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