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棒土吸附和助凝强化处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的试验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ut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殖酸是天然水体中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源水在寒冷季节供给不足,并且水面冰封导致水体缺氧,水中动、植物残骸得不到及时降解从而导致腐殖酸污染加剧。腐殖酸的存在不仅导致水中色度升高,并且在胶体颗粒表面形成保护作用使水中杂质难以脱稳去除,进一步加大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的处理难度。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廉价、安全、卫生的天然粘土—凹凸棒土作为吸附剂和助凝剂,联合常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处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处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腐殖酸的去除,因此,首先做了凹凸棒土吸附水中腐殖酸的试验研究,并系统讨论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70 min;15g/L凹凸棒土对5mg/L腐殖酸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并且随着腐殖酸初始浓度的增大,凹凸棒土吸附容量也随之增加;低温条件下,凹凸棒土吸附腐殖酸吸附等温线拟合相关系数由高度依次为,Redlich-Peterson>Freundlich>Langmuir>Temkin;凹凸棒土吸附不同初始浓度腐殖酸的动力学过程说明,Lagergre一级、Lagergre三级和Elovich吸附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的描述吸附过程。采用自来水配制水样Ⅰ模拟实际低温低浊高色度水,进行混凝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投加聚合氯化铝处理水样的最佳投量为35mg/L,此时出水水质不理想,投加助凝剂15mg/L凹凸棒土后,PAC的投量降低到9mg/L,最佳pH值为6~8,对色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81.25%、73.19%、44%,出水残余铝浓度和余浊分别为0.05mg/L和1.3NTU。为了更接近实际,采用松花江原水配制水样Ⅱ模拟低温低浊高色度原水。实验结果表面,凹凸棒土作为吸附剂和助凝剂投加到高密度沉淀池动态反应器中处理低温低浊高色度水,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沉淀池的泥渣回流增加了低浊水的颗粒浓度,提高颗粒有效碰撞几率,加强反应器处理效果,更重要的是利用了沉淀池浓缩污泥剩余吸附能力。投加凹凸棒土后,高密度沉淀池的优势进一步得到体现,因为回流污泥中的凹凸棒土重新返回到混合池中,多次被循环利用,充分利用了有效资源;13.5mg/L聚合氯化铝+10mg/L凹凸棒土联合投加并回流污泥比为4.5%时,对水样Ⅱ处理效果较好,色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93.62%、76.83%、66.15%,出水浊度为1.5NTU以下,残余铝浓度0.061mg/L。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因其节能环保的优点,已成为未来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Ta205及多数钽酸盐具有较高的导带位置,其光生电子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因而在高效光解水制氢方面有重要应用潜力。但其较宽的带隙限制它们只能吸收紫外光,大大影响其产氢效率。催化剂的带隙、晶粒尺寸、比表面积等是影响光催化制氢活性的重要因素,本课题以氧化钽(Ta2O5)、氮化钽(Ta3N5)和钽酸铋(BiTaO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双极板是其核心部件之一,双极板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电池的输出功率和使用寿命。由于金属材料具有导电导热性好、机械强度高、易加工和成本低等优点而成为应用最多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冲压加工的金属双极板刚度不足,成形后易受残余应力的影响发生翘曲变形,导致流场区脊部与气体扩散层接触不良,降低燃料电池的性能;金属双极板经多个工序制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尺寸误差并累积,金属双极板
“以前,农民要去看一个种子示范田,可能要坐车很长时间才能到,去了也只能看到现在长得什么样。这种时间和距离的限制,有了互联网就轻松解决了。”8月18日,在爱种网2016年夏季合作伙伴大会上,爱种网CEO王伟文对他们去年推出的“网上示范田”做了讲解。  在现场示范中记者看到,农民可以从网页或者手机APP进入系统。以手机为例,打开界面就看到一个个品种,点开一个品种进去,这个品种的基本信息、种植技术、在不
商业地产能不能做下去在于商业的运行,如果没有很好的商业运行,那么商业地产就不存在。  如何看待未来的商业  我认为未来的商业一定是一个大方向、大平台。自从马云出现以后,整个的消费习惯,消费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大家都在议论,你们现在的业绩怎么样,始终在讲线上的问题。我觉得未来商业更应该去思考它的方向,更应该去思考突破的瓶颈在哪里。未来的商业应该是传递商业的一个大服务平台,因为它是引领了我们消
近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在传统的敏生态环境感性分析技术的劣势越来越突出的同时,基于GIS技术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评价更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