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甘肃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jinhui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作为一种世界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遍及世界各国、地区或者民族,一直以来制约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公平性,一贯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促使各国学者不断探索研究。缓解贫困现状、消除贫困问题,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平衡稳定发展,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不可推卸的历史重责,开展甘肃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下,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效,但扶贫工作仍然任重道远。由于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贫困集中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情况很差,贫困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以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区域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同时针对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特征展开讨论,通过运用社会保障学、民族社会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了田野调查,并将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区域划分,分为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三个大区,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区域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此次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了简要陈述,并从国内外扶贫开发的研究现状出发,界定了此次论文写作中的贫困概念及贫困标准,综合相关扶贫理论知识,构建论文写作的整体思路和框架;第二部分结合甘南州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资源和人文历史来全面介绍甘南州区域概况,并根据区域特征将甘南州划分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通过分区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甘南州农村贫困现状及贫困特征;第三部分着重对甘南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历史变迁进行阐述,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新阶段甘南州农村扶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的扶贫经验;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甘南州扶贫开发问题,并着重对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这三个区域在扶贫开发中存在的个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力争找到造成该地区贫困的关键点,以期能够有效解决该地区的贫困问题;第五部分提出了解决新阶段甘南州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对策,这也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和归宿点,根据甘南州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与甘南州经济水平发展相适应的脱贫致富道路和解决对策;第六部分作为本次研究的结尾部分,对新阶段甘肃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的进一步思考与展望,以期对其他民族地区的扶贫提供一点新的角度和方向。
其他文献
<正>在常规的患者照护中,个人防护装备(PPE)是基于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接触或飞沫传播预)和标准预防措施来选择的[1]。标准预防措施要求卫生保健人员(HCP)能够识
期刊
国际青年旅馆广受欢迎,但落户中国之后却面临生存危机,只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建设成本,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综合运用恰当的营销手段,使青年旅馆符合中国的国情,方可发挥其在旅游
中国刚刚步入老龄化社会,相比城市地区,村镇地区老龄化趋势更为严峻。城镇化的大趋势导致了农村空心化现象,致使村镇地区传统"养儿防老"的养老模式面临巨大冲击。村镇地区公
概述了生物被膜鉴定方法(包括试管法、银染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法、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法和微量板定量检测法)的主要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在生物被膜研究中取得的成
目的制备并优化白桦脂酸(BA)-去氧胆酸钠(SDC)修饰醇质体处方,并考察其作为BA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BA-SDC修饰醇质体,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
本文尝试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因素出发,分析德国在二战后如何成功地实现政治体制转型:即讨论超越法律规范和组织结构的政治文化观念的转变如何通过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推动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es,PTPs)是调节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关键酶。PTPs通过对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调控胰岛素信号转导。PTP
<正>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办、CCTV-7《每日农经》栏目承办、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协办的"2013农产品品牌大家谈"活动中,面对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农产品营销如何步
社区健康教育是通过社区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认识不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社区健康教育及行为趋向是通过健康教育使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是"生产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园的产业带动机制,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园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