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历史化与历史的虚构化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ern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13-20世纪历史小说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宋元以来的中国历史小说演变的语境中,主要运用叙事学和内部研究的理论方法,来分析与论述历史小说的虚构手法与文本的深层关系。论文以文本分析为基础,从虚构手法的角度来剖析13-20世纪历史小说的演变,以及指出其在人性建构方面的突出和不足。本文认为,中国历史小说中存在历史意识形态与个人意志之间的对话,这恰恰是其主体精神的重要核心。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中国历史小说虚构手法的起源与形成。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直接对历史小说造成影响的是“史传”、“诗骚”与“神话”三大传统,前者重实录,后二者重主观。从先秦到两汉六朝,历史叙事文本形成了历史虚构重要的三种模式:神话与历史的结合、人物神灵化、事件的细节性想象。此外,因为“唐人有意为小说”,本文将历史小说的正式开端定为唐传奇,并从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到《薛仁贵征辽事略》论述了虚构手法孕育期所呈现的特点。第二章着眼于近世历史小说虚构手法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想解决两大问题,在近世时期以讲史平话、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为代表的历史小说是如何运用虚构手法更完美地将历史与虚构融合在小说文本中,并使小说占据一定历史话语权力的。本章以岳飞小说与貂蝉故事的演变,着重考察从历史小说如何运用虚构手法结合虚构与史实。此外论述了历史小说虚构叙事在文学外部的作用——与文学话语权的关系。现代历史小说虚构叙事的新变革从19世纪末开始,历史小说阅读市场发展的三个方向是历史演义的衰落、英雄小说的崛起和历史小说重新走向趣味性。这也是第三章的主要论述内容。现代历史小说进一步走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兴起了对“历史小说”定义的大讨论。伴随梁启超等人在历史演义内部的变革失败,现代历史小说作家引入西方小说的观念与手法,对历史小说的发展道路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索。在对西方小说叙事技巧借鉴上,一部分小说家(鲁迅、施蛰存、郭沫若等)张扬历史小说的虚构权力,并解释这种权力的来源。在这处观念之下,他们以《虬髯客传》为历史小说的源头,将传奇笔法与白话小说相结合,根据主观想象,对历史进行全景化生活描写与心理描写,这种受到浪漫主义影响的虚构叙事手法,为历史演义之后的历史小说找到了另一种发展的路径。另一部分的革命历史小说家,看重历史小说对社会政治的模拟化,他们转身向传统历史小说体式的回归,而民间是盛行从传统艺术中成长出的评书体小说。这两点往往被五四小说家的光辉所掩盖,然而却深深地影响到了当代历史小说的虚构化进程。本文所作的微观探讨将有助于对历史小说虚构描写发展历程的厘清,更将对客观全面认识13-20世纪小说发展的文学史意义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使用参苓白术散在COPD稳定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7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35)和研究组(35),对照组给予常规吸入式治疗,研究组增加参苓白术散治疗。对比分析
单片机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的重点专业基础课,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此课程困难的问题,特将单片机设计模块化,并与市场相结合,选择开发智能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