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交感神经的普遍激活是高血压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肾交感神经通过调节皮质集合管的钠水重吸收作用,保持水盐平衡,被认为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过去的交感神经切除术(包括胸神经丛、腹部神经丛以及骨盆神经从等)虽然已经证明其降压效果,但其存在多种严重并发症,并且手术中存在高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这种治疗策略逐渐被药物治疗的方法替代。许多研究认为肾传入神经可以调节高血压伴发的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最近,Krum等报道采用经皮导管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技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降压效果,同时并发症也极少,但此实验不是随机对照试验,缺乏长时间的观察和机制的探讨。目的:研究经腹的肾神经消融方法,以期达到肾神经阻断效果且不损伤肾动脉结构;探索不同程度肾神经阻断的方法与降压幅度的量效关系;评价肾动脉神经消融法降压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肾神经阻断法降压效果的基本机制。方法:以12周龄雄性SH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侧肾动脉神经消融组(BRSNA)、单侧肾动脉神经消融组(URSNA)、传统肾脏去神经组(CRD)以及假手术组(Sham)。1、术前1天清晨未进食前,清醒状态下测定大鼠基础体重、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代谢笼收集24h尿量;测定尿钠离子浓度。2、分别给予各组大鼠肾动脉功率为2W、5W、10W的射频治疗方案(钳式电极)和20J、25J的射频治疗方案(针式电极)方案,评价肾动脉消融去肾神经的效果。3、选定功率合适的方案进行肾动脉消融治疗,分别进行双侧去神经消融(BRSNA)、单侧肾动脉消融(URSNA),传统肾脏去神经(CRD)法肾去神经术以及给予假手术(Sham)对照。4、术后每周测量血压、心率,术后第2、4、6和8周检测每日钠水摄入及排出量。术后第8周测量体重。术后第4、8周分别处死一批动物,取静脉血和心、肾组织,分别检测静脉血清肾素、NE、AngⅡ水平及肾组织NE。对各组动物进行肾动脉血流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肾动脉结构及肾血流改变。5、取心肾组织分别进行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肾脏、心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1、去肾神经术后8周内,传统去神经方法(CRD)可以显著地延缓成年SHR大鼠的血压抬升;双侧(BRSNA)和单侧肾动脉消融法(URSNA)均不能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成年SHR大鼠的血压抬升。2、各组大鼠血压降低的同时伴随着显著的水钠排出增加和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降低,而不伴随着血清去甲肾上腺素的降低。3、肾动脉消融法轻度降低肾组织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而传统肾去神经法可以明显降低肾组织去甲肾上腺素浓度。4、肾动脉消融法进行消融不伴随肾动脉狭窄及肾动脉血流改变。结论:1、成年SHR大鼠肾动脉神经消融法可应用功率5W,间断消融20s,持续2min的方法达到破坏肾动脉神经的效果,且不导致肾动脉狭窄和肾功能损害。2、肾脏去神经法可延缓高血压的发展,但不能成为长期调控血压的手段。3、肾脏去神经法延缓高血压发展的机制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肾脏钠水潴留功能减弱和排出功能增强,不伴随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整体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