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五十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股利政策理论仍旧百家争鸣。目前西方主要的股利政策理论为信号理论和代理理论,而我国学者经实证研究证明,这两种主流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行为。在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更倾向于作为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工具。在政治关联公司,管理层往往服务于政治关联股东,进而倾向于以股利的形式向大股东输送资源,因此政治关联可能会显著地影响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目前,我国“政企不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实证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公司有利用资源服务于政治关联股东或内部人而非服务于全体股东的倾向。因此,政治关联公司很有可能存在掏空公司资源,牺牲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作为新兴的市场力量,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监督和治理作用。那么,我国上市公司政治关联与现金现金股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当政治关联公司存在大股东侵占现象时,机构投资者能否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通过影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有效抑制公司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政治关联、机构投资者和现金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假设推演,实证考察政治关联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机构投资者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选取股权分置改革之后2006-2015年间A股主板上市公司2027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合我国特殊的政治制度背景,将样本分为民企和国企两组,对全样本、分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政治关联公司现金现金股利水平显著高于非政治关联公司;(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政治关联公司具有较低的现金现金股利水平,即机构投资者对政治关联公司的现金现金股利有一定抑制作用;(3)与国企相比,民企政治关联公司现金现金股利水平更高,机构投资者的调节作用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促进证券监管机构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上市公司政治关联和信息披露监管,完善相关法律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治理作用具有政策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