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纵观萧红十年写作,如果按照早期、中期、晚期来划分,萧红早期在艰难的跋涉中起步,以“悄吟”作为笔名极力向主流的左翼创作靠拢,作品略显稚嫩,个人风格尚未形成;中期以《生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萧红十年写作,如果按照早期、中期、晚期来划分,萧红早期在艰难的跋涉中起步,以“悄吟”作为笔名极力向主流的左翼创作靠拢,作品略显稚嫩,个人风格尚未形成;中期以《生死场》成名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左翼作家,但其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和对人性的思考更为动人;后期完全远离左翼看似走向边缘化,实际回到了鲁迅意义上的国民性批判和民族国家思考,而且与鲁迅不同的是,萧红此时女性意识已然成熟,其写作有独立的思考和认识,作品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极具个人特色,并在国民性思考中加入了对现代知识男性的批判。这样的分期并非隔断萧红创作的整体性,而是重回萧红十年写作的自我寻找之路,寻找她写作风格的变与不变。萧红作品的每一次改变正好伴随着她个人命运的选择以及时代的巨变,萧红将生命中不同的身体体验以及形成的女性意识充分运用到写作巾去,这都在作品中留下鲜明的痕迹;不变的则是萧红始终坚持聆听自己内心声音,用自己特殊的写作方式记录下有别于男性作家下的女性世界,表达对整个国民性的思考和对女性生存和体验的终极关怀。论文充分结合萧红生活经历、时代、社会因素来分析其不同时期的思想演变过程,并通过对萧红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文本细读探讨其思想演变中作品如何呈现其写作意图,如何在不断地自我摸索中形成独特的个人写作风格,论文将萧红的选择以及作品的变与不变整理出来并尽可能地给予合理、公正地评价,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萧红的作品提供某种思考方式。
其他文献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也和阶级、国家一样是个历史范畴,有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民族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成份,做为我国主体民族的汉族,正是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知识分子体育意识与行为相背离的历史原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产生背离的原因是:儒家思想中"重道轻器"的价值观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交融导致了教育的失衡,
<正> 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调式丰富多彩,它不仅有国内外各民族所存在的诸如大、小调体系的各种调式,同时也存在着具有两个增二度音程的调式。此一调式不仅是一个见诸前人著作
贫困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促进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进入“十二五”以来,新疆的扶贫开发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新阶段,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
<正>《秦川情》是我国当代较为著名的笛曲之一,为我国著名音乐家、国家一级演员曾永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所作。此曲充满秦腔的韵味,以及其激昂高亢的西北元素,也是我国笛曲演
成为"政治大国"是日本所确定的国家战略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灵活运用"软权力",以推进"政治大国"战略。通过增进共同价值观,扩大文化吸引力,打造"地球贡献国家"等外
相对价值法用来衡量目标企业的价值,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关键是可比企业的选取及其价值的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与可比企业的价值成正比例关系,如果可比企业的价值被高估了,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解读体育空间的概念,归纳体育空间的特点,划分体育空间的类型。认为:体育空间借助物质呈现,通过时间界定,遵循心理轨迹,分为学校体育空间、职团体育空间、社
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并且不影响路面车流的行驶.在人行道被占用且仍有可供行人通过的宽度时,行人通行的空间变小,行人的行走受到限制,速度降低,舒适度减小.
近些年来,国内铁路运输发展迅猛,但中国幅员极其辽阔,人口基数巨大,铁路运输压力长久存在。且节假日人口流动量胜于往常,特别是春节期间,人口迁徙量庞大,列车超员问题也一直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