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复合物对水溶液中铬(Ⅵ)离子和染料的吸附研究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rri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废水中污染物处理是科学工作者们近年的研究热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化学性质稳定,难以生物降解,对人类和生物的危害大。目前常用的物理、化学、生物水处理方法中,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以及吸附剂易于回收等优点,因而是公认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等污染物的最具吸引力的方法之一。多糖是一类拥有优异结构特征的天然聚合物材料,由于其具有大量高活性的官能团和聚合物链的柔性结构,适于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染料。本论文研究利用资源丰富、可再生的多糖原材料合成复合物吸附剂,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染料,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了壳聚糖/NiO复合物吸附剂,并进行了XRD、FTIR和SEM表征。对壳聚糖/NiO复合物吸附水溶液中刚果红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溶液的p H值、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接触时间和温度等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在较宽的pH范围内壳聚糖/NiO复合物对刚果红均表现出高的吸附效率,当吸附剂用量为1.0 g/L,吸附时间60 min,最大吸附量达到188.68 mg/g。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能较好的描述吸附过程。热力学数据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该吸附剂可以很容易的从体系中分离出来,且经过5次循环后仍能保持高的吸附效率。(2)制备了壳聚糖-聚苯胺和海藻酸钠-聚苯胺水凝胶吸附剂,用于水溶液中重金属Cr(Ⅵ)离子的吸附。考察了吸附剂用量、Cr(Ⅵ)离子浓度、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聚苯胺和海藻酸钠-聚苯胺水凝胶用量分别为0.5 g/L和0.6 g/L,吸附时间30 min,壳聚糖-聚苯胺和海藻酸钠-聚苯胺水凝胶对重金属Cr(Ⅵ)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9.76 mg/g和118.20 mg/g。两种吸附剂对重金属Cr(Ⅵ)离子的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伪二阶动力学模型。脱附实验表明,两种吸附剂都可循环使用6次,且拥有较高的吸附性能。(3)制备了Fe~0@海藻酸钠复合物,进行FTIR、XRD、SEM、EDS表征。吸附实验表明,Fe~0@海藻酸钠复合物对于水溶液中Cr(Ⅵ)离子表现良好的吸附性能。当吸附剂用量为2 g/L,吸附30 min达到平衡。数据分析表明,吸附动力学更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平衡研究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吸附过程,对重金属Cr(Ⅵ)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85.87 mg/g。
其他文献
内蒙古包头市五当召苏古沁殿经堂东西两壁,以及昆都仑召大雄宝殿经堂西壁均描绘有清代壁画,内容同为佛传故事《释迦摩尼百行传》。本文依据故宫博物院藏31幅释迦百行传故事绘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当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定位模糊、内容不适应专业技术发展、实践教学较弱等问题。为此,有必要明确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思路与框架,借鉴“整合能力观”的课程观思
IT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课程设置应与市场需求、行业标准、国际高等教育标准接轨;强调计算机教学和外语
分别采用等温退火工艺和常规退火工艺对2Cr13钢进行热处理,对组织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对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等温退火处理后的试样金相组织均匀,晶粒度细小,其抗
我国现阶段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和湿地锐减等问题日趋严峻,已成为制约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瓶颈。为了应对该严峻形势,采用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既能消减
汞,作为一种特殊的重金属物质,具有易挥发性、生物累积性等特点,已经被世界上各个国家与地区列为毒害最大的全球性大气污染物之一。其中,燃煤电站是大气中的汞污染最主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