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来自刚果的学生MADOUKA KOUMOU ROQUIA FANE(任可夫),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攻读博士学位5年了,已学习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因本人对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银行方面有一定兴趣,故从此处着手研究。另外,由于语言和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性,本文在文字表述方面可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能够谅解。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法语称为CEMAC)已经连续几年出现银行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妨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准结构性问题(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丰富)。因此,本文的目的是提出应对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面临的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此,首先要对银行流动性的概念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因为在谈论银行流动性过剩之前,重要的是要了解银行的流动性,并意识到它对银行的重要性,即银行流动性是银行存在的根源。除此之外,明确影响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因素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使用了GMM估计法,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商业银行的预防动机和外生因素(石油繁荣和其他自然资源)。事实上,商业银行的预防动机可以看作是20世纪80年代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所经历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后果,此次危机迫使银行体系进行结构调整,导致了银行存款不稳定以及商业环境强烈恶化。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外生影响因素是这些国家多年来的石油繁荣,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金融工具,石油繁荣并没有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他自然资源(木材、矿石等)的开采也增加了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其他结构性因素,如信息不对称、结构调整及银行寡头垄断等也会导致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的银行流动性过剩。之后,本文对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使这些国家货币政策更具操作性的传导渠道。对此,本文使用了SVAR模型,揭示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薄弱环节、货币政策行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期限的不对称。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在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几乎不起作用,且在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面临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信贷渠道的有效性也会降低。VAR的使用明确了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弱点。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解决阻碍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经济发展的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本文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部门、以国家为代表的公共部门和以经济主体为代表的私营部门”三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如果这些建议得以采纳并贯彻落实,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促进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