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进行土地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国土地分配不均,农民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但在中共进行了土地改革之后的革命根据地,一些农民在中共的领导扶持下,很快又富裕起来,成为新富农。如何对待他们,这就向中共提出了新富农问题。土地改革改变了农村中各阶级的土地占有状况,阶级结构也因此发生变动。在政府的扶持和个人的努力下,原来的贫、雇、中农有的慢慢发家致富,也有一部分地主、富农在平分土地后又富裕起来,中共将这些人称为新富农。以往学界多认为只有贫、雇、中农上升的才是新富农,笔者则认为这两种都是新富农。由贫、雇、中农上升而成为新富农被称为“吴满有方向”;地主、富农在土地平分后再次富裕起来则被称为“张永泰道路”。吴满有式新富农在土地改革中分得土地,通过辛勤劳动和多种经营慢慢富裕起来。他们获得更多土地并雇工和出租部分土地,还兼营副业、运输业、工商业、民间借贷等。张永泰式新富农在平分土地后自己参加劳动,并经营工商业。通过分析两种新富农的表现和本质,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他们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本质上和旧富农并无区别。在中共的认识中,富农与资本主义密切相关。因此,随着中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的变化,其对新富农的表现和本质的看法有所不同并有所侧重,也因此引起它对新富农的政策的变化。苏区时期,中共认为中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带有封建性,富农必然走向反革命,因此采取了反富农政策,新富农也包含在其中。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应当发展资本主义,且新富农在政治上支持革命,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因此采取了鼓励新富农政策。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意识到此时面临着由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以进入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也要控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免偏离轨道,因此实行既利用又限制的新富农政策。从历史进程来看,农民具有向富心态,发家致富是他们的追求目标。农民通过辛勤劳动积累财富后,便会扩大生产,购入更多土地并雇工耕种或出租,还会开展多种经营,这是农村经济运行常态,新旧富农都是农村经济运行常态的产物。但在中共看来,新旧富农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且存在剥削。中共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消灭剥削,首先是封建剥削,然后是资本主义剥削,并且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则被看成是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所以新富农因为被看做资本主义而允许发展,也因为最终要消灭资本主义剥削而被限制和利用,直至最终因进入社会主义而消灭,这就是中共新富农问题的历史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