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不仅面临经济上的泡沫危机,人口也出现老龄化现象,且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口的比重在逐年快速增加,同时自二战后日本的国际形象不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复苏经济,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国际形象,加强同国际社会的交往与合作成为摆在日本政府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基于此,2003年日本政府决定通过发展旅游观光业来破解这一难题,实施“观光外交”政策。试图通过发展旅游观光业增强外国游客对日本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了解,感受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的完美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日本大国的风范与魅力,进而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增进日本与世界各国的亲近感。同时,通过旅游业的经济波及效果,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日本经济复苏。自2003年7月日本确定《观光立国行动计划》以后,“观光外交”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目标实施效果以及经济发展背景制定了不同的目标,日本政府围绕基本目标采取了多种措施,努力在世界舞台上争取与自己“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相匹配地位和话语权。本文以公共外交的相关理论为支撑和立足点,对日本“观光外交”的提出背景与动因展开研究,对日本“观光外交”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目标进行了解读,对日本不同时期“观光外交”政策的特征以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近进行分了析。通过对访日外国游客增长数量、外国游客在日消费数值、访日游客来源国、日本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探究日本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日本观光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对比以及日本外务省访日外国游客的调查评价,发现日本“观光外交”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日本“观光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