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用超级电容电-热耦合建模与热管理系统优化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级电容作为辅助电源,以其功率密度高、耐低温性能优、快速充放电、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有轨电车中,为有轨电车动力输入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大幅度波动的工况或高温等极端环境下工作的超级电容会产生热效应,内部热量聚集造成温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而超级电容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为233.15~343.15K,一旦温度超过这个范围,器件本身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将会严重受损,由此可见温度是影响超级电容输出性能的重要参数,一个合理的热管理系统可以保证超级电容在有轨电车稳态运行和动态牵引制动下的热稳定性,提升超级电容的电气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因此,解决有轨电车用超级电容器的热管理问题对整车动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超级电容工作在适宜的温度和较小的温差范围内,通过分析超级电容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了超级电容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对其电化学性能和热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针对其热行为设计了风冷热管理系统和耦合热管理系统,并利用COMSOL与MATLAB联合对影响散热效果的参数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控温和均温性能,对提高超级电容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NO.2017YFB1201004-12),以Maxwell48V模块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仿真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有轨电车用超级电容热管理系统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根据超级电容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电化学-热耦合模型,针对电-热耦合模型在热管理系统优化时计算复杂度高、耗时久的问题,提出一种电-热耦合模型简化方法。相同条件下,简化模型可以将电-热多物理场导热问题简化为单物理场问题求解,计算结果误差不超过0.65%且求解速度得到了有效提升,为接下来热管理系统的优化奠定了基础。(2)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超级电容的电化学特性与热性能,得到了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浓度的变化和温度对内阻的影响曲线,研究了热对流系数和环境温度对超级电容最高温度的影响,仿真计算了不同空间结构下超级电容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考虑冷却效率和均温性能时,立方结构最好;考虑空间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时,六边形结构更好。(3)制定热管理最优与最劣目标,对风冷热管理系统与耦合热管理系统的结构进行设计与建模,仿真分析了两种热管理系统的控温和均温性能,风冷热管理系统进行散热后的超级电容模块最高温度为41.9℃,最大温差为14℃,相比自然对流下的超级电容模块稳态温度降低了33.5℃,采用热管-相变材料散热的超级电容模块最高温度为28℃,最大温差为3℃。结果表明,风冷热管理系统的控温性能达到了最劣目标,而均温性能较差,耦合热管理系统的控温和均温性能都较好,但是相比最优目标而言仍需进行优化。(4)对影响热管理系统散热效果的参数灵敏度进行分析,并联合COMSOL与MATLAB对热管理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得到Pareto非劣解集,运用理想点法TOPSIS对非劣解进行排序,从而得到最优解。超级电容采用风冷散热,优化后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相比未优化前分别减降低了39.5%和86.1%;采用耦合散热,优化后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相比分别减降低了11.4%和20%,优化结果证明了联合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运量增长对牵引变压器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线的牵引变压器往往在达到设计寿命之前就必须更换。如何充分发挥牵引变压器的设计寿命,对牵引供电系统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充分利用牵引变压器的设计寿命、提高牵引供电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出发,以拓展牵引变压器的适用范围、降低运行损耗为目的,首先对牵引变压器基本结构、接线方式、工作原理、铁心主磁通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利用有限元仿真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地铁通常采用的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已经逐渐无法满足长线路、高速度的供电需求。因此某地铁试验线路牵引供电系统采用AC25k V刚性接触网,供电方式为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为了保证分区所以前线路同相,以及原边高压侧的三相平衡而在牵引变电所增设了同相供电装置;在分区所电分相处采用虚拟同相柔性过分相装置协助列车高速不断电过分相来达到对长线路、高速度的现场需求。对于这样的一个牵引供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导致牵引供电系统复杂性增加,动车组-牵引网耦合系统低频振荡现象已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多次,严重影响列车的正常稳定运行。由于普遍认为牵引供电系统的低频振荡本质上是车网系统参数不匹配造成的,所以可以从改善牵引网与改善动车组整流器控制两个方面展开抑制措施研究,但改善牵引网即改善电源条件,实际中实现难度大,因此本文通过改进动车组网侧整流器的控制策略来抑制车网低频振荡的发生:结合滑模控制相关
高铁接触网支柱号是“一杆一档”系统下支柱身份的唯一辨识依据,对其自动准确识别是接触网系统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的基础。同时,接触网由于暴露在户外环境工作,容易受到异物侵入导致供电安全受到威胁。现阶段异物排查手段以巡检人员人工巡查为主,成本高且效率低。目前的研究基于高铁接触网安全巡检系统(2C系统)采集的图像,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实现支柱号识别与异物检测。本文在研究已有支柱号识别及异物检测方法后,发现以下待
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随之进行改革工作;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趋势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包括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社关系的建设等具体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企业与地方发展两者关系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与其嵌入的地方社会两者的关系演变历程成
市域铁路是服务于市域范围的中、长距离客运系统,存在外部电源投资大、再生制动能量多、系统瞬时功率大、解列时需满足较高发车密度等问题。为了能够提高系统供电能力、增强系统性能并节约投资,选择合适的供电方案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对基于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牵引供电方案和牵引电缆贯通供电方案进行研究,并与传统供电方案进行对比,为市域铁路牵引供电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对市域铁路基于SVG的牵引供电方案进行
新型交直流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市域铁路之间互联互通的发展方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交直流双制式牵引供电模式在国内尚处于空白,特别是过渡区段附近“车-网”和“车-轨”之间的电气特性尚不明确。以国内首条交直流双制式轨道交通线路跳磴至江津线为例,研究牵引供电系统牵引回流特性和双制式电力机车过分相暂态特性,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不同运行工况下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过渡区段电气特性的变化规律
既有牵引供电系统中以负序为主的电能质量问题以及电分相环节严重制约了其安全、高质和高效运行,目前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基于对称补偿理论的同相供电技术。通过同相补偿装置中的直流母线接入光伏发电系统以及混合储能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再生回馈能量利用和牵引负荷削峰填谷,提高光伏渗透率。如何基于可控元件对牵引负荷进行主动协调控制,缓解供需矛盾,同时计及以负序为主的电能质量指标,并进行混合储能装置容量规划设计,值得
环境污染与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峻,世界能源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近年来,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代表走入人们的视野,并以明显优势逐渐接替传统能源成为时代的新宠。目前,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推进“绿色交通”建设是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实现铁路低碳化运输的关键主要在于降低牵引供电系统传统用能。如果将光伏接入牵引供电系统,既可以优化牵引能耗结构、提升光伏消纳水平,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气化
使用单相脉冲整流器的电力机车,在接入牵引网时,可能会发生网压网流低频振荡、谐波不稳定和谐波谐振的现象,造成牵引变流器封锁,危害铁路行车安全。通常采用阻抗模型对车网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但是,已有的CRH3型动车组建模采用状态空间平均建模法,无法找到稳定工作点;而且建模中忽略了电压外环控制和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的影响,这些会导致建模和稳定性分析不准确。本文以CRH3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