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作为全球最大的、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经济组织,WTO虽然是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但多年来多哈回合谈判的遥遥无期,致使各国已经对其产生失望情绪,谈不拢的现实促使他们“另起炉灶”,因而,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希望进一步寻求建立双边和地区贸易关系,这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进一步刺激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以来,区域经济合作从无到有,日益壮大,对区域内成员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首先,本文通过梳理目前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发展状况,发现大凡单一型要么开花未结果,要么谋求自身蜕变,而混合型区域经济合作却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逐步成为主流发展趋势。随后分别从优势互补与福利效果模型的角度验证与分析了混合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得以存在的理论依据:通过组建混合型区域经济合作,可使区域内的南北成员国达到携手共进、合作双赢,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各自丰裕要素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实现经济的互补性。另一方面,混合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显著,而贸易转移效应较小以及动态效应多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成员,因而整个混合型区域一体化集团的整体福利更可能增加。 其次,分别从中国参与的南南型合作以及混合型合作角度,主要介绍了目前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情况,发现目前中国侧重于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兼顾混合型区域经济合作,既有一定成效,也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接着分别从南南型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及混合型合作(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这两个典型案例分析得出:中国参与南南型区域经济合作面临一系列挑战以及问题,而参与混合型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还可以获得静态以及动态双重福利效果。鉴于此,基于混合型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成效以及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侧重于混合型区域经济合作,兼顾南南型区域经济合作,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 混合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不仅对发达国家有利,而且发展中国家更是从中受益颇多,这是一种双赢模式,它居于未来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地位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因而,中国不论是为了顺应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趋势,还是基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考虑,而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参与和推动混合型区域经济合作,都将是中国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实践问题。因此,顺势而为,把握混合型区域经济合作的规律,积极参与并引领这个潮流成为今后我国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