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正式提出,与传统模式不同,数字普惠金融强调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结合,数字技术在诸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诞生时间较短,有关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还不够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相关的的征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它能否很好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提高普惠群体的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其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值得考量。本文将首先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前景,以及其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其次本文将运用北京大学互联网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泰尔指数分别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以及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测算,并基于2011-2015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从全国、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临界值,在该临界值前后会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除了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超过了这个临界值并且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外,其余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还尚且不能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产生显著地影响。最后,针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