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创业板市场在2009年10月30日正式成立,之后,创业板便快速壮大,同时,出现了由于证券监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业绩下滑、“三高”、创投机构大量涌现等一系列问题,在2012年4月20日,创业板退市制度1随即出台。这些现象的最后导向,都指向证券市场上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盈余管理。退市制度出台之前,学者们研究了创业板公司在上市过程中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得出了盈余管理对IPO定价和对上市后的公司业绩的影响的相关结论,退市制度出台后,学者们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研究热度减少,还没有学者探讨退市制度效应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那么,退市制度出台前后相比,上市公司使用的盈余管理方式有变化吗?对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其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和退市制度效应的影响程度又如何?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退市制度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梳理了盈余管理动机、盈余管理方式和退市制度效率的研究成果,对盈余管理与退市制度进行理论分析,运用STATA11.0统计软件,从应计和真实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角度,逐一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退市制度效应对应计盈余管理是否有影响、退市制度效应对真实盈余管理是否有影响、退市制度效应对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手段是否有影响。本文最后得出研究结论:(1)创业板退市制度出台前,上市公司为了筹集大量资金和其他目的,主要实施成本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2)在退市制度出台后,在退市监管制度比前期更加严密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为了避免亏损导致暂停和终止上市,选择实施更加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3)退市制度出台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选择的真实盈余管理手段不同。具体表现为:退市制度出台后,资产类上市公司选择操纵销售和生产成本手段,技术类上市公司选择操纵销售和费用支出手段,服务文化类上市公司会选择操纵销售手段,研发类上市公司选择操纵生产成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