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化经营是当代世界许多大中型企业成长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国内外理论界和企业界争议较多的战略选择。欧美等国的企业在60-70年代曾一度掀起多元化热潮,80年代开始,许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纷纷退出不相关的经营领域。90年代初,我国很多企业热衷于多元化经营战略,掀起了一股多元化热潮。然而实施效果却不容乐观,大部分多元化的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产效益低下、资本结构恶化、市场优势地位丧失以及经营状况恶化等问题。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失败率极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过多地采用不相关多元化战略;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与多元化经营战略不匹配;三是企业在推动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策略问题,包括多元化发展以市场机会为战略选择的基础;多元化进程没有节奏,过早过快多元化;认为多元化即是进入不相关行业;忽视多元化战略本身的风险;因多元化而陷入品牌延伸的陷阱等。影响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的客观原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内部条件因素的影响两个方面。我国企业过多采用不相关多元化战略,是受我国特有的制度因素如政府机关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工商、税务、金融等职能部门归地方政府管理,用人制度的终身制,政府制定的有利于大企业的优惠政策等;和市场因素如分割的市场及地方保护、市场经济建设的不完善、金融市场的不发达等;以及缺乏内外部约束机制监督的管理者动机的影响。针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出现的问题,笔者从完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两个方面提出建议。通过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发展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等来完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对于加强企业自身建设的建议包括: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修正模式,即“在回归主营业务,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下逐步推进限制性相关多元化战略”;建议我国多元化企业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组织结构变革,以配合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努力建立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夯实多元化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