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三大常见癌症。在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癌,成为第二大癌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中,结直肠癌的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尽管近些年来通过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使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肿瘤组织呈现浸润性的生长,向周围正常的组织器官侵犯,然后还会入侵血液和淋巴系统,部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三大常见癌症。在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癌,成为第二大癌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中,结直肠癌的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尽管近些年来通过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使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肿瘤组织呈现浸润性的生长,向周围正常的组织器官侵犯,然后还会入侵血液和淋巴系统,部分患者的预后生存率依然难以提高。因此,试图寻找一个有价值的生物标记物去作为其诊断和治疗的靶点就显得极为重要。ENPEP是一种致癌基因并有相关文献报道其参与到多种肿瘤的病理进程之中,但是其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关系尚没有被证实。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多个数据集的分析去揭示ENPEP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诊断、病理、甲基化调控、免疫微环境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从TCGA数据库中获得了49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4例正常结直肠组织,用来探索ENPEP在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其次,在UCSC数据库之中获得结直肠癌患者的DNA甲基化数据和临床相关数据去揭示ENPEP与其甲基化位点之间的表达关系以及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表达关系。然后,在HPA数据库中检测ENPEP在结直肠肿瘤和正常组织中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除此之外,在TIMER数据库中查询了ENPEP与结直肠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Kaplan-Meier、Cox分析和ROC曲线去评价ENPEP对总生存时间、独立预后分析和预后诊断价值的影响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与ENPEP具有共表达关系的基因。研究结果首先,差异性分析显示ENPEP在结直肠癌患者之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并且可显著减少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其次,ENPEP不但在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中呈正向的表达关系,并且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再次,ENPEP不仅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是一个风险因素,同时ENPEP还受到其甲基化位点的调控。除此以外,ENPEP在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微环境中与多种浸润的免疫细胞呈正向的表达关系并且和著名的免疫检查位点呈正向高表达。最后,xamoterol、methyldopate、acemtacin被筛选出来,显示他们可能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潜在小分子药物。研究结论ENPEP的高表达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被用于结直肠肿瘤的治疗。ENPEP的高表达受到其甲基化位点(cg24192671和cg26002634)的调控,表明其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有益指标。本研究不但从分子水平上部分揭示了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同时也拓宽了对于ENPEP分子层面的认知。ENPEP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免疫检查点,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一个多靶点的免疫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相关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受损综合征,其可存在神经和行为上的变化,如记忆障碍、执行功能下降(如计划能力)、推理和组织思维能力下降。现在认为氧化应激、神经炎症、内皮功能障碍、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皮层兴奋性和神经递质失衡与VCI的发生密切相关。脑卒中后认知功能下降的
背景:对于接受直接机械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会对临床预后产生影响。了解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何影响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预后,有助于帮助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患者更好的血糖管理。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4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采用单纯支架取栓(Mechanical Throm
目的:探索帕金森运动腕表在帕金森病日间过度嗜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大连市友谊医院帕金森病资料库中选取临床确诊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且完成PKG评估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入排标准筛选,剔除临床资料和/或PKG数据不合格者13例,最终91例纳入分析。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评估,以10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D合并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
背景:偏头痛是一种以间歇性严重头痛为特征的常见神经血管疾病。在偏头痛患者的头痛间歇期,已经检测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被认为会导致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左心室复极功能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异常。一些心室复极标记物,如QT间期和校正QT(QTc)间期,可用于预测患有各种临床疾病但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特征是左心室收缩力正常,但心室舒张功能受损,与心力
目的:利用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斑块特征,同时联合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血清学检验指标测定,寻找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的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神经重症科住院的60
背景与目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个涵盖了所有脑小血管病理改变的综合性术语,充分了解CSVD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治疗CSVD的主要目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CSVD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普遍认为缺氧为其导致CSVD的主要原因,而睡眠片段化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另一特征,是否也会对脑小血管产生不利影响目前还未有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对大面积脑梗死发生恶性脑水肿的预测情况,并最终能够将其综合分析、量表化、工具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至2021年患大面积脑梗死并在发病72h内完善头颅非增强CT(non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NCCT)的患者202例,从中筛选出了符合标准患者83例
目的:探讨在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对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情况分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的103例患者为病例组和术中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type A,AADA)术后30天内死亡的相关术前危险因素,同时评价德国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30天院内死亡评分系统GERAADA Score(The German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Type A Score)对国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30天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行常规直肠癌微创手术与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NOSES的安全可行性及近远期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微创手术的217名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标本取出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以下二组:N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