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320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方式,比较不同后处理技术在测量肺静脉入口处直径的差异,为房颤消融术前评估及术后对比复查的影像测量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线科行房颤消融术前检查使用320排螺旋CT进行肺静脉与左心房血管造影的受检者,受检者共105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为58岁。受检者在其后的房颤消融术中行选择性肺静脉造影(CPV)测量各支肺静脉的入口直径,以此数据作为对照组。使用320排螺旋CT进行肺静脉与左心房血管造影的受检者,检查前排除造影剂过敏试验阳性患者、失代偿期的新功能不全患者、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10umol/L)及呼吸训练屏气不良无法配合的患者等;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成功后如病人检出肺静脉变异,该患者也予以排除。所有患者进行肺静脉左心房造影检查以前,需至少空腹6h以上,然后建立静脉通路,于肘前静脉放置留置套管针。常规测量受检者的体重以精确造影剂用量,并对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应取仰卧位,扫描方向为足头方向,在扫描前按照标准位置连接好心电导联线正确放置电极,并且确认已接受到心电图信号;而后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得以最大程度的抑制呼吸运动所造成的伪影,使其能配合检查。采集全心动周期容积扫描数据集,图像上传至后处理工作站,使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presentation,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及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等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图像显示左心房与肺静脉长轴影像,要求肺静脉主干显示完整。自肺静脉与左心房的连接移行处测量肺静脉入口最大直径,以患者肺静脉均为四支独立开口的肺静脉为有效收录数据。接受房颤消融术的患者应临床诊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术前排除存在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及未治疗的瓣膜病、肺动脉高压、凝血功能异常、严重甲亢及肝肾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情况的患者。完善常规检查,MSCT了解肺静脉及左心房解剖结构,并排除左心房血栓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与手术协议书。患者平卧血管造影检查床,术前确认患者心脏位置处于C型臂管球中心区域。造影时,患者左臂上举抱头,行局部麻醉,穿刺左股静脉及左锁骨下静脉,分别置入标测导管至冠状静脉窦及右心室。经左股静脉导管送入房间隔穿刺针,穿透房间隔后喷入造影剂显影,显示左心房影像为穿刺成功(当房间隔穿刺完成后要注射肝素100u/kg,术中要追加肝素1000u/小时,以防止血栓形成。)。经股静脉送入导管,指向目标静脉,充分排气后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1.2ml/公斤),选择C型臂旋转造影模式,将管球处于起始位置,延时采集时间为0,当高压注射器触发联动注入造影剂后,以30帧/秒的速度以患者为中心旋转采集影像,旋转时间为4-5秒;同时行右心室起搏(200次/分)减少造影剂向心室排泄,以提高左房内的造影剂填充密度,保证左房及肺静脉显影充分。术中采集数据,使用Insplace软件进行后处理,重建后图像采用Leonardo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肺静脉入口直径。结果105例样本中,正常肺静脉88例,排除变异肺静脉17例。横轴位测量的右上肺静脉入口直径为20.42±4.76mm,右下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8.11±3.41mm,左上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9.93±4.18mm,左下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6.77±3.43mm;VR技术测量的右上肺静脉入口直径为21.25±4.48mm,右下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8.82±3.44mm,左上肺静脉入口直径为21.58±3.89mm,左下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8.23±3.34mm;MIP技术测量的右上肺静脉入口直径为21.59±4.39mm,右下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9.14±3.48mm,左上肺静脉入口直径为21.94±3.91mm,左下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8.60±3.38mm;MPR技术测量的右上肺静脉入口直径为21.18±3.80mm,右下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9.07±3.27mm,左上肺静脉入口直径为21.63±3.79mm,左下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9.12±3.90mm;VE技术测量的右上肺静脉入口直径为21.40±4.52mm,右下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9.23±3.18mm,左上肺静脉入口直径为21.19±4.13mm,左下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8.01±3.39mm。CPV测量的右上肺静脉入口直径为21.19±4.10mm,右下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8.85±2.94mm,左上肺静脉入口直径为21.75±3.38mm,左下肺静脉入口直径为18.06±3.28mm。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V所测量的数据与横轴位、MPR、MIP、VR及VE等5种测量方法所得结果(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MSCT的多种后处理技术均可以准确测量肺静脉入口直径,各种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入口直径的测量方法,均为一致性、通用性较好的测量方法。图12幅;表5个;参1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