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病毒性肠炎(duckvirusenteritis,DVE),是由鸭肠炎病毒(duckenteritisvirus,DEV)引起的鸭、鹅及天鹅等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危害我国水禽养殖业的发展。鸭肠炎病毒属于α-疱疹病毒科,gB和gC是其两种重要的囊膜糖蛋白,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受体识别和吸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对DEVgB和gC主要抗原域的编码区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研制针对gB和gC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DEV的生物学特性和建立快速、准确、特异的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本研究首先设计了5对针对gB和g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扩增DEV标准强毒株DPV-F37的5个基因片段,将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GEX-6P1载体上,测序成功后分别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挑选转化成功的阳性克隆,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收获细菌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并对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重组蛋白均能与DEV特异性多抗血清反应,说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以超速离心纯化的DEV作为免疫原,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混匀乳化,免疫BALB/c小鼠,四免两周后以纯免疫原加强免疫,4d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以纯化的重组蛋白gB和gC为包被原,建立筛选抗DEV-gB和抗DEV-g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对筛选出的阳性孔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获得7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F7、3G11、4B5、(1)A12、2H9、4D4和10A6,其中4B5和1A12为IgG2b,3G11和2H9为IgM,其余三株均为IgG1。杂交瘤细胞在体外经15代连续传代培养仍能持续、稳定地分泌抗体。利用Westernblot实验对7株单抗识别的抗原肽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0A6能与gB1反应,1A12能与gB3反应,6F7、3G11、4B5、2H9和4D4能与gC2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单抗对感染DEV的DF1细胞均呈阳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