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顺磁性壳聚糖载IGFBP5纳米粒靶向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实验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an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制备了超顺磁性壳聚糖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纳米粒(SPCIONPs/pIGFBP5),以研究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有效性及其生物安全性,用磁场辅助作用下的磁转染系统对骨肉瘤的肺转移进行靶向治疗。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超导量子干涉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对SPCIONPs进行表征;使用CCK8、体内心肝脾肺肾HE染色、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其体内外生物安全性;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体外转染效果;克隆集落形成检测SPCIONPs/IGFBP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SPCIONPs/IGFBP5对细胞迁移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来检测SPCIONPs/pIGFBP5对细胞侵袭的作用;体内实验组织普鲁士蓝,及肺组织的HE染色检测雾化吸入SPCIONPs/pIGFBP5并在外加磁场辅助下靶向于骨肉瘤的肺转移。结果:FTIR与AFM结果示羧基化的超顺磁性氧化铁与壳聚糖以酰胺键的形式接枝成功,制备的SPCIONPs平均粒径约为22 nm,Zeta电位为11.3 m V,凝胶电泳结果示SPCIONPs能与质粒紧密结合并保护其免受DNA酶降解;CCK8、体内心肝脾肺肾HE染色、血常规、CRP和肝肾功结果均显示体内外不会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外转染结果显示SPCIONPs/pIGFBP5组比壳聚糖负载IGFBP5(CS/pIGFBP5)组有更多的红色荧光表达。体外恶性生物学结果示SPCIONPs/pIGFBP5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侵袭。在体外磁场辅助下,组织切片的普鲁士蓝染色示,在肺内有大量的蓝色颗粒沉积,体内肺组织的HE染色示SPCIONPs/pIGFBP5组肺转移灶的个数少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SPCIONPs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可以有效地将pIGFBP5转移到143B细胞中抑制骨肉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在外加磁场辅助作用下在体内可以靶向治疗骨肉瘤肺转移。
其他文献
双向转录基因对是指相邻且转录方向相反的两个基因,这种基因组织形式最早是在研究单个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时发现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双向转录基因对普遍存在于人类、大鼠、小鼠、拟南芥、杨树、水稻和玉米等各类生物基因组中。研究者认为当双向转录基因对的两个转录起始位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000 bp时,这段DNA序列可称其为双向启动子。研究表明双向转录基因对存在共表达现象,功能上也有相关性。但是这些研究绝大多数
目的:探讨消瘀止痛药外敷配合胸廓外固定治疗肋骨骨折(rib fractures)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9年10月-2021年01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永川中医院骨科诊治的75例符合标准的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胸廓外固定和止痛的基础对症治疗之上采用消瘀止痛药外敷患处,B组则采用临床基础对症治疗。运用视觉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
目的:探讨V5导联起搏刺激至达峰时间对起搏器依赖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永久性右心室起搏治疗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有心脏彩超、心电图等资料,根据ROC曲线得到V5导联起搏刺激至达峰时间引起射血分数下降的最佳截断值97.5ms,以该截断值分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V5导联起搏刺激至达峰时间<97.5ms)和B组(V5导联起搏刺激
背景: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一种复发率高、预后较差的异质性疾病。BC的分子亚型预示着个性化和精确化的医学。然而,不同分子亚型的BC对化疗或免疫治疗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还没有得到系统的评价。方法:对截至2020年10月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检索。根据已发表研究中BC分子亚型的异质性和相似性定义共识集群1(Consensus Clusters,CC1)、CC2和CC3分子亚型,进行M
目的:本研究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中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技术,研究姿势不稳和步态障碍(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gait disorder,PIGD)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白质病变和其左旋多巴反应的
目的:通过对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客观评估其降血糖、改善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进一步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就诊于永川区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中阻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2组,即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II 0.5g po bi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2012年在世界范围内有约32万例新发病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在美国,2015年有54870位女性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其中10170名女性死于这一恶性肿瘤,而在2017年有61380例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在妇女所有癌症新发病例中居第四位,其中死亡人数达10920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肿瘤分期和分级。由于肿瘤复发和转移以
研究背景:软骨组织主要由软骨细胞、基质和纤维等成分构成,目前认为软骨细胞是软骨组织中唯一的细胞。根据所含纤维成分的不同,人们将软骨组织划分三种类型,分别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透明软骨主要见于关节软骨,分布在骨关节表面,机体内分布较为广泛;弹性软骨多见于耳廓鼻翼等部位,质脆;纤维软骨见于脊柱椎间盘,韧性特别大。关节软骨的胶原纤维属于致密结缔组织,软骨细胞分布于胶原纤维框架中,并维持关节软骨
目的:探究使用厚层(5MM)和薄层(1MM)CT图像测量肺结节直径和体积变化的准确性,以得到评估肺结节随访变化的最佳方法。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有两次随访CT的251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恶性结节均经病理证实,良性结节经病理或随访消失确认。两名放射科医生分别双盲评估结节的影像特征(密度、形状、分叶、毛刺),并在两次随访CT的厚层(5MM
三维磁共振成像(3-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MRI)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成像技术,可以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疾病诊断,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主要不足在于它扫描成像所需的时间较长,检查耗时,因此对于患者来说,不仅扫描时难以在幽闭空间内长时间保持静止状态,而且容易导致患者排队预约时间过长等问题。为了减少扫描成像所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