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脑垂体前叶嗜酸粒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其主要生物学效应是直接的代谢作用和间接的促生长作用。药理剂量的GH主要作用是合成代谢,表现为促进葡萄糖氧化,从而提高能量水平,加速脂肪分解及糖异生,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促进蛋白质合成。1985年,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研制成功并正式获准在临床应用,它在改善高分解代谢状态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负氮平衡、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作为营养调节剂,GH在癌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因为GH及其中间介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都是有丝分裂原,从理论上推测可能刺激肿瘤生长,但缺乏实验证据。然而细胞周期分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2届硕士毕业论文 小鼠前胃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和生长激素对荷瘤小鼠拍疗作用的研究析显示,GH的应用使S期细胞百分比增多,能否利用GH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增强化疗效果,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前胃癌肝转移模型,并给予GH和氟尿0密吮6干U)进行治疗,通过观察小鼠体重、肝重、肝转移瘤数目和大小,以及细胞周期分折,初步探讨了GH对肿瘤生长的影[fib,以及GH与化学药物合用对化疗效果的影I狗和意义。 方法:将小鼠前胃癌细胞(MIC)体外培养传3代后,取对数生长朋细胞0.25%胰蛋白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PBS调整细胞浓度为 IXIO’个/Illl,0.4%台盼兰测定细胞活力在95%以上。实验共分三个部分:①建立小鼠前胃癌肝转移模型:将 16只615近交系小鼠用 2%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I’腹,显露脾脏,于脾被膜下缓慢注射MFC$细胞悬液0.Zml,用75%酒精棉球压迫止血,并用95%酒精棉球轻擦脾脏周围,以杀死可能漏出的癌细胞。把脾脏放回腹腔,l‘细丝线全层缝合关腹。小鼠苏醒后自由进食饮水,分别于第1周、第2周 第引司、第4周处死2~3只小鼠,剖腹,观察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余5只小鼠不做处理,自然死亡后,记录荷瘤生存期。②利用模型进行体内动物实验:将48只 5J周龄615小鼠,按体重编号,随机分为4组,每组1二只,分别为对照组(简称*S组)、生长激素组(简称GH组)、单纯化疗组乃 组)和联合组(简称GH/SFU组)。每组动物按前述方法经脾脏接种瘤细胞后,于术后第15天开始给予 2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2届硕士毕业论文 小鼠前胃癌肝转移用型的建立和生长檄素对荷瘤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相应的治疗:NS组每天腹腔及皮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ormal saline, NS)0.sml和0.Zml; GH组每天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 ZIU/kg体重;SFU组每大腹腔注射5*U20mg/kg体重;联合组每天皮 下注射rhGHZIU/kg体重,腹腔注射5IU 20mg/kg体重,连续用药7大。 每周测量动物体重,术后第28大将小鼠剪尾取血后,颈椎脱臼处死,. 解剖,观察肝脏、脾脏肿瘤生长情况,有无腹水及淋巴结或其它脏 器的转移。肝脏无癌结节者排除实验,有癌结节者留作实验,切取 全肝称重,计数肝脏表面肉眼可见结节数目,并取两块绿豆大小的 肝转移结节于70%预冷乙醇中固定,送流式细胞仪做DNA细胞周期 分祈。③观察不同实验小鼠的荷瘤自然生存期:另取615小鼠32只, 同法分为4组,每组8只,经脾脏注射MFC单细胞悬液后,于第 15天 分别给予上述四种处理,连续用药7大,待其自然死亡或观察满70 天处死,记录生存期,并解剖观察肝脏肿瘤生长情况。 结果:①成功建立小鼠前胃癌肝转移模型:16只小鼠13只有肝 转移瘤形成,3只肝脏表面及切面无肉眼可见结节,肝转移率为 sl.25%。接种前两周,小鼠活动如常,饮食正常,体形无变化。2 周后个别小鼠上腹部开始隆起,3周后部分小鼠腹部隆起明显,身体“出现消瘦,行动渐迟缓,摄食量减少,4周后小鼠明显消瘦,行动迟。缓,精神差,严重者出现死亡。5只荷瘤小鼠自然生存时间为30~53 天,平均门9.40L8.73)大。其他脏器未见转移病灶。病理切片见癌 3X时H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2]al硕士lP仆论文 小鼠前n癌肝转移用型的建立和生卜檄素对荷瘤小鼠尔疗作用的研究细胞在肝内聚集成团,呈灶性生长,四周无纤维被膜包裹。癌细胞形状不规则,分化差,异形性明显,胞质少,核大,深染,不规则,核仁明显,核分裂像易见,与肿脏上肿瘤结节的病理形态结构相似,符合低分化鳞癌的结构灯征。②各实验组小鼠前胃癌肝转移成功率分别为NS组83.33o(10/12),GH组75.00O(9/12),5-FU组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