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染性贫血病毒p9蛋白类泛素化修饰位点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引起马的持续性感染、病毒血症及贫血,与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二者有很多相似的特性。EIAV是基因组结构最简单的慢病毒,而且安全性较高,成为研究慢病毒感染的重要模型。EIAV p9蛋白是位于Gag结构蛋白末端的一个小蛋白,类似于HIV-1的p6蛋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9蛋白在EIAV病毒出芽和感染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类泛素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调节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是一种新发现的类泛素样分子,能可逆地共价修饰靶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修饰后不介导靶蛋白的蛋白酶体降解,而是参与靶蛋白的定位及功能调节过程。EIAV p9分子中有6个赖氨酸:分别为K5、K10、K30、K31、K36和K38。本文将相应位置的赖氨酸逐一突变为精氨酸,并构建了对应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SUMO化修饰系统中诱导表达,利用Western Blot进行检测,比较不同位置上赖氨酸突变后p9 SUMO化修饰的变化。结果表明EIAV p9蛋白可以被SUMO化修饰,修饰位点可能位于K30,可以用p9抗体、Gag抗体和标签抗体等多种抗体对修饰情况进行检测。本文的结果为深入研究p9的SUMO化修饰及这一修饰对EIAV等慢病毒复制和出芽过程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