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正从传统的增长点向新的增长点转变,迫切需要依靠技术创新缓解资源能源与生态环境约束,集中解决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所积累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公司治理水平密切相关,特别是股权结构、董事会规模、管理层激励等因素可以显著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如何利用公司治理解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的问题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不同行业对创新需求的差异入手,首先从理论层面考察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分析股东结构、激励机制、董事会规模等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其次,利用2006-2015年中国沪深A股1964家上市公司数据,按照研发支出比重、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两个指标并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所有样本企业划分为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进一步对比考察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全样本而言,董事会人数可以正向影响公司研发投入力度,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设立情况对研发投入产生负向影响,独立董事的比例可以正向影响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股东层面,股东持股比例、基金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适度的股权制衡度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有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平方项的回归系数并不稳定;激励机制层面,董监高年薪总额、董监高持股比例总和、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等指标可以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不同行业中,股东持股比例、基金持股比例、董监高薪酬激励三个变量均可以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决策。不同行业的激励机制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技术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持股比例以及薪酬可以显著正向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董事会规模影响与其他行业存在差异。董事会结构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设立情况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回归结果类似,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设立情况均为负,不利于上市公司进行正确决策。但董事会规模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回归结果为负但不显著,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回归结果却为正。 最后,论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公司治理措施,即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出公司治理的相关措施,为我国经济转型以及产业转移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基于此,研究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完善我国企业建设,提高我国整体企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