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在云南地区发生了以小蠹虫为主的森林虫害,造成云南松人工林大面积枯死,对森林健康可持续经营提出巨大挑战。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量卫星遥感数据可供免费使用,遥感逐渐成为森林虫害大面积监测和预报的主要方式。目前大部分虫害监测模型是基于经验统计的方法,受地域限制难以推广。辐射传输模型通过建立遥感信号与植被参数的物理关系,在植被参数反演中运用广泛,对森林虫害遥感监测具有很大潜力。本文研究从叶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云南地区发生了以小蠹虫为主的森林虫害,造成云南松人工林大面积枯死,对森林健康可持续经营提出巨大挑战。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量卫星遥感数据可供免费使用,遥感逐渐成为森林虫害大面积监测和预报的主要方式。目前大部分虫害监测模型是基于经验统计的方法,受地域限制难以推广。辐射传输模型通过建立遥感信号与植被参数的物理关系,在植被参数反演中运用广泛,对森林虫害遥感监测具有很大潜力。本文研究从叶片和冠层两个尺度出发,探究利用辐射传输模型对小蠹虫遥感监测研究。在叶片尺度上,针对不同受害程度的云南松针叶光谱难以模拟问题,提出了光谱线性混合方法和枯黄指数,并评估了引入该方法对叶片光学模型(LIBERTY和PROSPECT-D)在不同受害程度云南松针叶光谱模拟能力。采用EFAST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受害程度下生化参数变化对针叶反射率的敏感度。最后,利用引入光谱线性混合方法的LIBERTY和PROSPECT-D分别对不同受害云南松针叶叶绿素含量(Cab)进行反演。在冠层尺度上,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和无人机数据,系统地比较一维INFORM模型和三维RAPID模型对受害的云南松人工林Cab、叶面积指数(LAI)和枯梢率的反演能力。在一维模型中,将INFORM模型耦合引入光谱线性混合方法的PROSPECT-D模型,采用查找表(LUT)方法实现Cab、LAI和枯梢率反演。对三维模型RAPID模型,首先利用枯梢率指标和树木异速生长方程建立了垂直异质的云南松树冠三维结构。其次,提出了联合激光雷达(lidar)数据和样地调查数据实现受害云南松林三维场景重建的方法。并且,利用Sentinel-2和无人机高光谱观测数据验证RAPID模型对受害云南松森林光学信号模拟的精度。最后,将树木异速生长方程用于优化RAPID模型建立的LUT,提高Cab、LAI和枯梢率反演精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叶片尺度:(1)光谱线性混合方法有效提高了LIBERTY和PROSPECT-D模型对不同受害程度云南松针叶反射率模拟精度,尤其是对重度受害的针叶光谱。其中,LIBERTY对受害针叶光谱模拟的相对误差为1.4%-18%,PROSPECT-D光谱模拟误差为3%-15%,说明PROSPECT-D模型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描述针叶光谱。此外,模拟获得的枯黄指数能够定量表征针叶的受害程度。(2)对不同受害程度的云南松针叶生化参数敏感性结果指出:对健康的针叶,Cab和水分Cw是引起针叶在可见光和短波红外反射率变化的主要参数;随着受害程度加深,Cab和Cw主导作用降低;特别是对于重度受害的针叶,Cab和白化吸收(Cb)对针叶反射率的贡献相当。(3)引入光谱线性混合方法提高了LIBERTY和PROSPECT-D模型对受害针叶Cab反演的精度。PROSPECT-D对云南松针叶Cab反演的精度优于LIBERTY模型反演的精度,证明了PROSPECT-D模型也适用于针叶理化参数提取。2.冠层尺度:(1)一维INFORM模型对理化参数反演结果表明,对LAI反演精度最高,但对Cab和枯梢率反演具有较大的误差。该结果说明一维模型对描述异质的受害树冠特征具有较大的局限性。(2)RAPID模拟的受害云南松林场景光学信号与Sentinel-2影像和无人机高光谱数据观测的光谱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证明了三维RAPID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受害树冠的光谱特征。(3)三维RAPID模型对受害的云南松人工林的Cab和枯梢率反演精度优于一维INFORM模型。结果表明,三维模型对异质冠层理化参数反演更具优势。(4)基于三维RAPID模型建立的LUT最佳反演策略实现了研究区云南松人工林2015-2019不同受害类型分类的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虫害危害面积和严重程度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本研究证明了三维RAPID模型在受害冠层理化参数反演的优势,并提出了一套基于辐射传输模型云南松虫害遥感监测方法。
其他文献
英语阅读,是英语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仍然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被动。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获取知识主要是靠教师上课时讲解,英语阅读成绩不高。支架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发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它通过设置支架和情境帮助学生规划,实施和完成学习。同时,思维导图
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制度是政府主导实施的民生工程之一,又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政策,对兜牢贫困人口基本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在拉好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最后一道安全网的工作中,低保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质量,维护困难群体的生活权益,维持社会公平正义。低保制度建立的十多年以来,在各个省市县(区)开展了各种试点项目,不断地探索着适合我国国情的救助制度,而榆阳区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在实
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在内容上提出"发展推理能力应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构建逻辑推理核心素养下的归纳推理评价指标体系显得重要而迫切。普高生的归纳推理能力现状怎么样?在哪些方面欠缺呢?如何提升归纳推理能力呢?本研究采取了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研究分析高二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现状及特点。通过查阅大量关于归纳推理的现有文献成果,首先定义归纳推理和数学归纳推理的概念及内涵。然后通过内在
森林蓄积量是国家森林资源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衡量国家和地区森林木材总量的直接体现,与森林生物量、碳储量有直接关系,直接影响国家或地区的木材战略安全、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以及动物的栖息,及时准确的估测森林蓄积量是林业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研究对森林蓄积量估测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分别从森林蓄积量地面调查样地的设备、定位方法以及遥感数据等多个层面对森林蓄积量估测进行了研究,由点到面形成了一套更科学的
作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两个环节,阅读和写作在英语学习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然而,目前我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仍广泛存在阅读与写作教学脱节、重阅读而轻写作的现象。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模式既剥夺了学生将阅读能力自然转换为写作能力的机会,也使得写作成为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此外,学生的写作焦虑也是阻碍学生写作提升的一项重要的心理因素。为了改变现状,2012年王初明教授在深入研究输入输出理论和互动协同效应后,
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指导性意见与要求。其中“语文核心素养”与“学习任务群”是本次课标中的两个关键词,前者是目的,后者为途径,共同构成了新课标的整体结构与框架。修改后的高中语文课程由18个学习任务群组成,本研究以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第7个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为研究对象,从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与实用文教学路径两个方向提出本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思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典型的林栖小型反刍动物,属于营养类型上的精饲者。林麝养殖承担着恢复野生林麝种群与获得中医药原料麝香的双重任务,林麝饲养种群因长期受到疾病高发的困扰而严重制约了增长。其中,林麝消化道疾病是高发疾病之一。及早发现病症并及早救治成为当前林麝饲养繁育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鉴于林麝的高应激生物特性及难以采集组织样品,对林麝消化道疾病缺乏深入研究。而且,现阶段
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一部分,既是学习者需要发展和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参与国际交流和工作的基本要求,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课堂存在死记硬背和单向传递现象,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在习得阅读内容相关知识的同时,更希望英语能力得到更大发展。因此,浸入式英语教学法被引入英语阅读教学。在本研究中,浸入式英语教学法是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方法。英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
一直以来,农村语文教师都特别重视写作的教学,然而效果却不如人意。大多数初中生不喜欢写作,甚至厌恶写作,学生只是应付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对这种无效写作茫然无措。因此,本文提出了有关农村初中生生活化写作教学的论题,将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核心来设计写作教学,使农村学生对生活的记忆被唤醒,使他们的写作能够密切联系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对于农村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两河流域在人类早期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人类早期文明的开拓者。从考古发掘出的大量泥版文献和文物可以看出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政治、文化都高度发达,为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可供研究的资料。古代两河流域是典型的父权制家长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之下,男性公民是整个家庭的代表,拥有家庭的绝对权威。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女性被当作是男性的附属品,其社会活动空间非常狭小,在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