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使用2009——2013年2588家中国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就股权结构因素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近年来,债务期限结构逐渐成为财务决策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不同会对公司治理产生不同的影响。笔者希望能够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及中国上市企业股权结构的特点,对当前中国上市企业股权结构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构建合理债务期限结构的研究方面有一定的补充。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说明:(1)中国上市企业股权结构对债务期限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2)国有股股权占比对债务期限结构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3)股权集中度即第一大股东股权占比对债务期限结构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4)股权制衡度即第一大股东股权占比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股权占比的比值对债务期限结构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5)管理者股权占比对债务期限结构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6)流通股股权占比对债务期限结构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以上证据部分支持代理成本理论,支持税收理论,支持清算风险理论,支持关于股票的流动性假说。此外,笔者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推进股票全流通等优化债务期限结构的建议;同时,根据我国现有的制度环境特点,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以对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形成积极的影响。本次实证研究还引出了另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当冲突来自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而非管理者与股东之间时,债务期限结构会有怎样的变化;该引入何种变量来代表国外学者提出的投资者保护水平、敌意并购障碍等其他造成大股东与少数股东冲突且可能会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