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中原散文群落在全国的影响力离不开像老作家周同宾这样的领军式的人物。南阳籍作家周同宾的散文写作贯穿了近半个世纪,尤其是他的《皇天后土》采用口述实录体进行创作,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散文奖。周同宾在散文文体层面提供了新的写作范式,显示了文体突破的某种显著成果。周同宾始终在乡土的回归中,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寻求和守望着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当下乡土散文的代表作家。笔者认为,乡土散文在各种文学题材中又是最接地气儿的。尤其是在这个城市化进程日益迅猛的当下,人们厌恶了城市的喧嚣和嘈杂,吃腻了大城市的文化快餐,越来越变得淡口味,反而乐意品尝和接受乡土散文的“小清新”。因此,对周同宾散文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试图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透过周同宾的乡土写作,来阐释周同宾先生的创作思想,研究其乡土散文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 本文将从周同宾的乡土创作入手,将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部分,围绕着周同宾的创作成就来展开,对其人其作进行梳理。周同宾的散文之所以在中原散文书写中取得巨大的成就,一是因为他对土地,尤其是对故乡南阳盆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他孜孜不倦地为故乡吟唱深情的赞歌。二是周同宾为文和为人的真诚。正如庄子所言,不精不诚,不足以动人。真诚的文字就是把一颗真心捧给读者看。三是周同宾内心有一种对文字,对文化的敬畏感。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南阳盆地文化与周同宾散文的关系。南阳的地理文化影响着着周同宾的审美趋向,同时也为周同宾的散文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周同宾散文创作中“人间味”和“乡土味”的呈现,以及“乡下人”身份定位和周同宾的“还乡”书写,都深受南阳文化的影响。第三部分,分析周同宾散文的艺术特色。周同宾是把口述实录体运用到散文中的尝试者和成功者。谚语、俗语、歇后语,民歌、童谣、地方戏曲的引用,增添了作品的文化特色,展现了南阳文化的风格。周同宾散文里的语言简短、凝练、朴实、优美,个别地方掺杂着文言句式,使文章显得活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