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几十年来,冥想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和提升心身健康的手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大众的关注。人们通过形式多样的冥想训练方法来获得更好的健康状态和心灵平静,研究者们则采用丰富的实验设计来寻找冥想促进健康、辅助治疗心身疾病的证据。以往的研究多采用短期的冥想训练方法,以各种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和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疾病带来的慢性疼痛为研究对象,探讨冥想对疾病的作用。但是以健康人群为对象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外的研究较多,国内的研究刚刚起步,而且以实验探讨长期冥想对生命质量和大脑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首先以长期冥想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练习冥想对生命质量和大脑执行功能的影响。然后通过8周的冥想训练,探讨冥想训练的应用价值。生命质量关乎个体生理、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是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整体评价。执行功能是包含一系列心理过程,支配着个体的情绪管理、组织、计划和目标完成。通过对冥想影响生命质量和执行功能的研究,分析冥想对它们的作用,探讨影响关键因素,进而为冥想应用于军队提供实证基础。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照研究是选取长期冥想者(稳定练习冥想2年以上)及对照组(在人口学资料方面进行匹配的未冥想人群),进行生命质量和大脑执行功能的比较。横断面研究是对长期冥想者生命质量和其冥想生活方式的各因素的相关研究,探讨影响冥想者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随机对照研究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冥想训练,在冥想训练的第0、5、8周以及第12周随访进行纵向跟踪调查,系统性地研究8周冥想训练对生命质量和大脑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1、长期冥想者在生命质量中的一般健康状况(78.33 VS 67.62,p<0.001)、精力(79.82 VS 72.71,p<0.001)、社会功能(86.61 VS 82.75,p=0.024)、情感职能(75.28VS 65.33,p=0.015)、心理健康(78.93 VS 72.97,p<0.001)5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理健康总评(84.50 VS 80.42,p=0.004)、心理健康总评(80.16 VS 73.44,p<0.001)和生命质量总分(82.33 VS 76.93,p<0.001)也显著优于对照组。2、生理健康总评、心理健康总评和生命质量总分与达到冥想状态的频率和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每周达到冥想状态的时间大于40分钟,心理健康总评(83.55VS 76.44,p=0.003)和生命质量总分(85.71 VS 78.77,p=0.001)较小于40分钟者有显著性差异;每周达到冥想状态的频率大于2次,心理健康总评(81.94 VS 76.05,p=0.019)和生命质量总分(83.70 VS 79.19,p=0.031)有显著性差异。3、长期冥想者的注意瞬脱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T2short条件:0.732 VS 0.606,p=0.012),Stroop实验平均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色义相同:706.78 VS 742.10,p=0.267;色义不同:827.75 VS 861.31,p=0.354)。4、随机对照研究中,经过冥想训练,实验组的注意瞬脱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T2short条件,T2正确率:F(1,54)=4.595,p=0.037),Stroop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色义相同正确率:F(1,56)=6.459,p=0.014;色义相同反应时:F(1,56)=3.691,p=0.06;色义不同正确率:F(1,56)=4.446,p=0.039;色义不同反应时:F(1,56)=4.383,p=0.041)。实验组生命质量的前后测比较,在精力(59.24 VS 68.57,p=0.040)、情感职能(43.43 VS 53.44,p=0.028)、心理健康(58.18 VS 66.58,p=0.036)3个维度有显著提升,心理健康总评(59.72 VS 68.57,p=0.013)及生命质量总分(69.29 VS76.52,p=0.021)也有显著提升。结论:1、冥想训练可以全面提升个体生命质量,尤其是在心理健康层面。2、冥想状态是影响冥想效果的关键因素。3、冥想训练可以改善个体大脑执行功能的更新功能和抑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