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子动力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HIV-1整合酶与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hoxy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计算机辅助辅助药物设计及其相关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HIV-1整合酶与抑制剂金精三羧酸(Aurin)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HIV-1整合酶与抑制剂紫草酸(M<,5>22)和紫草酸B(M<,5>32)结合模式的研究;以及HIV-1整合酶C端结构域与DNA的结合位点研究.X-ray和NMR实验已经给出了HIV-1整合酶三个结构域的结构,这为基于受体结构的药物设计提供了条件.通过将HIV-1整合酶与已知的抑制剂Aurin小分子对接,我们得到了它们未知的复合物结构,然后对复合物进行了950 ps的MD模拟,研究HIV-1整合酶与Aurin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模式.MD模拟显示,对接的复合物结构稳定.M<,5>22和M<,5>32是从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oltiorrhiza)中分离提取出来的水溶性成分.它们是高效的抗HIV-1整合酶抑制剂,体内和体外都能有效地抑制HIV-1的复制,并且在很高的浓度下,对H9细胞都没有毒性.通过将M<,5>22和M<,5>32与HIV-1整合酶对接研究发现,它们与HIV-1整合酶结合的位点与已知的HIV-1整合酶与5-CITEP复合物结构中5-CITEP的位置一致.M<,5>22和M<,5>32的最低对接能与它们抑制3端链加工过程和链转移过程的IC50实验值相符.分子对接所得到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较详细的HIV-1整合酶与M<,5>22和M<,5>32的结合信息,这将为我们了解M<,5>22和M<,5>32的抑制机理提供帮助,并有助于设计出新的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的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该工作还根据M<,5>32的结构进行了分子改造,并与HIV-1整合酶进行对接.HIV-1整合酶是HIV-1病毒复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酶,它负责将病毒DNA整合到宿主DNA上.该工作用六种不同的二核苷酸小分子代替DNA片段与HIV-1整合酶的C端区域二聚体对接,发现二核苷酸小分子与整合酶C端区域的结合位点处于C端二聚体的外侧对称区域,这个位点与残基突变实验和足迹法(footprinting)实验推测的DNA结合位点相同.另外对HIV-1整合酶C端上能与二核苷酸小分子形成氢键的残基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残基大多数是碱性氨基酸,在C端区域外侧表面形成一片带正电荷的区域,很适合与带负电的二核苷酸结合,也是适合与DNA结合的位点.
其他文献
基于压电阻抗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具有对微小损伤检测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信号采集方便快捷等优点,在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监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
非均匀相(孔和夹杂)的应力分析是固体力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在传统宏观尺度固体力学理论中,孔周或夹杂与基体界面处的表面效应均忽略不计。然而当物体的尺寸趋于微纳米
祖国传统医学针刺治疗疾病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弘扬正逐步为世界所公认,并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应用现代科技对传统医学的基础性研究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也获得了不少有价值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广泛应用的并联电力电容器分组投切装置补偿时存在极差,不易做到电容连续调节动态补偿无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电力电子器件应用PWM连续调容技术进行无功补偿的方法。本文介绍了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的基本原理和无功功率的检测方法,详细论述了PWM连续调容方法的基本原理:根据PWM技术的等面积原理,用频率大于10kHz的两互补脉冲控制投切两电容器,改变脉冲的占空比做到投入系统等效电容的连
当今世界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微电子、微机械、信息、智能和控制等系统实现在纳米量级加工制造成为可能,而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的设计和制造离不开纳米材料和纳米力学的理
该文的工作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非格点模型情况下的蛋白质设计研究.第二部分是在前一部分理论的基础上所作的改进和发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
传统的变速型控制模式需要首先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模型,而由于空气动力学的不确定性和电力电子功率变换装置模型的复杂性,系统模型的确定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由于这些原因,基于模糊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技术于最近几年被引入风力发电控制领域。本课题的工作目的,是开发出模糊功率控制器和模糊化神经网络控制器,调节同步发电机的转速和风机的桨距角,实现风力发电机组能从风中吸取最大能量,并提供用户可以接受的电力质量。研究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