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物新质源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开发利用是扩大三系杂交种的细胞质遗传多样性、避免因细胞质单一引起的遗传脆弱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大面积种植的籼型三系杂交稻的亲本不育系以野败型(WA)不育细胞质或与野败型恢保关系一致的孢子体雄性不育类型如矮败型(DA)、冈型(G)、D型、印尼水田谷型(ID)等不育系所选配出的籼型三系杂交稻为主,不育细胞质来源限于普通野生稻(WA、DA、HL等)和普通栽培稻(G、D、MX、ID等)两个近缘物种,因此新质源CMS的开发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非洲稻(Oryzaglaberrima)细胞质不育系金23A、非洲新稻(NERICA)细胞质不育系新中9A及相应保持系线粒体DNA进行AFLP分析,寻找非洲稻和非洲新稻不育系线粒体DNA与保持系线粒体DNA间的差异片段。用1个非洲稻细胞质源不育系、1个非洲新稻细胞质源不育系、4个常用的不育系(WA、ID、MX、HL型)及其保持系交叉配组,获得15对同核异质二元系,比较研究多种籼型水稻CMS的细胞质遗传特异性。主要结果如下: 1.用27对引物对材料的线粒体DNA进行验证得到8条可能与非洲稻型CMS相关的差异带,7条可能与非洲新稻型CMS相关的差异带。 2.引物组合E-GCA/M-AGC和E-AAC/M-CAG分别扩增出一条非金23A特有的大小为760bp的条带和一条新中9A特有的的大小为125bp的条带。 3.引物组合E-AAG/M-CAG扩增得到,非金23A与新中9A分别在470bp、480bp处都出现了条带,而保持系金23B和保持系中9B则在相应位置没有出现条带,此差异片段有可能与水稻CMS相关。 4.非洲稻质源(非金23A)和非洲新稻质源(新中9A)与孢子体CMS野败型(IR58025A)、印尼水田谷型(Ⅱ-32A)和马协型(武香A)的恢保关系相同;而与配子体CMS红莲型(粤泰A)的恢保不同。 5.对二元系的部分异交性状比较表明,非洲稻细胞质(非金23A)柱头外露率高于其他孢子体CMS,同时抽穗包颈程度较轻,开花习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