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栽培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线粒体特异分子标记与胞质效应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79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物新质源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开发利用是扩大三系杂交种的细胞质遗传多样性、避免因细胞质单一引起的遗传脆弱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大面积种植的籼型三系杂交稻的亲本不育系以野败型(WA)不育细胞质或与野败型恢保关系一致的孢子体雄性不育类型如矮败型(DA)、冈型(G)、D型、印尼水田谷型(ID)等不育系所选配出的籼型三系杂交稻为主,不育细胞质来源限于普通野生稻(WA、DA、HL等)和普通栽培稻(G、D、MX、ID等)两个近缘物种,因此新质源CMS的开发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非洲稻(Oryzaglaberrima)细胞质不育系金23A、非洲新稻(NERICA)细胞质不育系新中9A及相应保持系线粒体DNA进行AFLP分析,寻找非洲稻和非洲新稻不育系线粒体DNA与保持系线粒体DNA间的差异片段。用1个非洲稻细胞质源不育系、1个非洲新稻细胞质源不育系、4个常用的不育系(WA、ID、MX、HL型)及其保持系交叉配组,获得15对同核异质二元系,比较研究多种籼型水稻CMS的细胞质遗传特异性。主要结果如下:  1.用27对引物对材料的线粒体DNA进行验证得到8条可能与非洲稻型CMS相关的差异带,7条可能与非洲新稻型CMS相关的差异带。  2.引物组合E-GCA/M-AGC和E-AAC/M-CAG分别扩增出一条非金23A特有的大小为760bp的条带和一条新中9A特有的的大小为125bp的条带。  3.引物组合E-AAG/M-CAG扩增得到,非金23A与新中9A分别在470bp、480bp处都出现了条带,而保持系金23B和保持系中9B则在相应位置没有出现条带,此差异片段有可能与水稻CMS相关。  4.非洲稻质源(非金23A)和非洲新稻质源(新中9A)与孢子体CMS野败型(IR58025A)、印尼水田谷型(Ⅱ-32A)和马协型(武香A)的恢保关系相同;而与配子体CMS红莲型(粤泰A)的恢保不同。  5.对二元系的部分异交性状比较表明,非洲稻细胞质(非金23A)柱头外露率高于其他孢子体CMS,同时抽穗包颈程度较轻,开花习性较好。
其他文献
甜高粱既能收获高糖高产量的茎秆,同时又能收获粮食,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能源作物。为解决甜高粱引种到广西后栽培及后代育种问题,在广西大学农学院实验基地,通过研究甜高粱不同生育时期糖分积累和收获后变化、不同播期试验、F2群体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性试验,对其产量性状、茎秆汁液品质、糖分积累规律、性状间的相关性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茎秆糖锤度和糖分积累规律。LT3茎秆糖锤度在开花前增长缓慢,开花后迅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有限元方法与理论的成熟,现在一些大型结构经常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弥补了用经典力学公式无法对复杂结构进行计算的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经常有一
期刊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现象,是作物品种改良中改善品质、增强抗性和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已在水稻、玉米、油菜等许多作物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及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作物杂种优势的研究。本研究以大麦的4个不育系和大麦的2个恢复系及其按NCⅡ设计配制4×2=8个杂交种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检测杂交种与亲本间基因的差异表达,并结合试验材料田间
本研究通过对16份高丹草杂交亲本的DNA分子标记数据和48份杂种Fl的生物学性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估计了分子标记的效应值和性质(
目的 了解手术改善后尿道瓣膜症患儿膀胱功能的效果和手术前后膀胱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 ~2016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及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住院治疗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