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们在理解抽象事物和概念的时候,经常会用一些具体的熟悉的事物对其进行思考和描述,这一过程称为隐喻。时间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常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如空间、金钱、实体来对其进行描述,在众多时间隐喻的方式中,最常用空间对时间进行表征,这种现象在多种文化背景下普遍存在,在汉语语料中可以找到很多有关的词汇和句子,如“五月在六月的前面”“后代”等,这些语句中所包含的“前”“后”等描述空间的词语被用来描述时间,这种用空间的思维和词语来表征时间的现象叫做空间-时间隐喻。空间-时间隐喻可以被划分为多种分类,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类型是将其划分为时间参照和自我参照,时间参照是一种由一系列事件所组成的时间序列,时间较早的在前面,时间较晚的在后面,这种类型中不包含自我。自我参照是以自我的视角来感知时间的方式,可划分自我移动隐喻和时间移动隐喻。本研究要讨论的是时间自我朝向的问题,即是从自我的视角来看,究竟自我的前面是过去还是未来。时间的自我朝向是具有灵活性的,它与很多因素有关,本研究要讨论的是时间关注点作为因素之一是怎样对时间的自我朝向产生影响的。时间关注点是指人们会向过去、现在或未来分配多少注意和关注,由于关注的时间不同,人们的态度、决定、行为、动机都会受到影响。本研究将探讨汉语背景下时间关注点与时间的自我朝向的关系,看时间关注点的不同是否会影响被试的时间自我朝向,本研究的假设是关注未来的人倾向于将未来放在自我的前面过去放在自我的后面,关注过去的人倾向于将过去放在自我的前面未来放在自我的后面。为了验证以上假设共设计了两个实验。1.探讨时间关注点与时间自我朝向相关关系的实验,选取了129名被试,每名被试都要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任务一是时间摆放任务,目的是为了观测被试的时间自我朝向(朝向过去还是未来),任务二是对被试时间关注点的测量(关注过去还是未来),实验结果显示,时间关注点与时间自我朝向之间具有相关。2.用语音反应时作为指标探讨时间关注点与时间自我朝向的关系,用时间关注点量表筛选出关注过去组被试和关注未来组被试,让这两组被试都对不同的时间隐喻模式进行语音反应,结果显示,关注未来组的被试对未来在前过去在后的隐喻模式反应较快,关注过去的被试对过去在前未来在后的隐喻模式反应较快,且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