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根腐病,是黄龙病与溃疡病之外柑橘产业面临的主要土传病害。自上世纪被发现以来,柑橘根腐病已蔓延到世界各大柑橘产区。该病主要为害地下根系,造成主侧根腐烂皮层解体,导致果实减产。我国是世界柑橘生产第一大国,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柑橘栽培面积已超过4000万亩。近年来遭受柑橘根腐病危害的产区面积逐年增加,严重制约了柑橘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现有大部分主栽柑橘品种在一定程度上极易感染根腐病,且目前为止还无有效彻底根治根腐病的化学药剂。因此,选育根腐病抗病性良好的柑橘砧木资源,解析根腐病抗性形成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柑橘根腐病抗病性差异显著的砧木材料红橘(red tangerine)×枳(trifoliata orange)为亲本,以前期经过胚抢救创建的89个F1代杂交群体为材料,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子代抗病表型分离;统计F1代种子的多胚率及萌发率,评价砧木杂交子代种子繁殖特性,筛选抗性优良单株,并结合SLAF高密度连锁遗传图谱,对杂交群体的根腐病抗性位点进行遗传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2017-2018年连续两年对红橘×枳杂交群体亲本及F1代进行根腐病病原菌叶片离体接种实验。依照病级分级标准,从89个杂交群体单株中鉴定出中38个单株为感病单株,51个单株为抗病单株,经卡方检验R:S=1.62:1,并通过根系活体接种法对离体接种结果进行验证。二、利用高密度连锁遗传图谱结合QTL分析,检测到位于3号连锁群上存在一处与表型关联的的QTL位点,以克里曼丁橘基因组为参考,锁定到3号染色体上1.88 M候选区间内24个与抗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候选基因,进一步通过荧光定量PCR证实LRR基因,PPR基因及CLP蛋白酶基因在抗感极端材料中存在显著差异,为深入开展根腐病抗性机制研究提供了基因资源。三、整理2017年红橘×枳群体物候期、种子多胚率及发芽率数据,结合根腐病抗性鉴定结果,筛选出兼具多胚性,高种子发芽率及高抗根腐病子代单株7株,作为优良砧木备选材料,为培育高抗根腐病砧木资源奠定了材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