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燃料油燃烧后生成的SOx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对油品中的硫含量实行越来越严格的立法限制。而传统的加氢脱硫技术并不能达到深度脱硫的目的,因此,一些新型的脱硫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氧化脱硫技术由于其温和的反应条件、较高的脱硫效率以及较低的操作费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的重点是研制氧化钼基催化剂,进行氧化脱硫反应,并探讨CHP在多相催化剂上氧化DBT的机理。本论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SiO2催化剂,并分别用Na、K助剂以及等离子体对催化剂进行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低温氮气吸附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和拉曼光谱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在温和条件下,以过氧化羟基异丙苯(CHP)为氧化剂,二苯并噻吩(DBT)的甲苯溶液作为模拟油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催化剂反应活性显著提高,Na/Mo最佳摩尔比为0.2, K/Mo最佳摩尔比为0.3。Na助剂改性的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都较好,反应6h后,DBT的转化率仍在95%左右,K助剂和等离子体改性的催化剂,初始活性较高,但是稳定性较差,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催化剂活性迅速下降。通过表征结果分析,Na、K的引入提高了MoO3的分散度,促使催化剂表面生成Mo5+物种;等离子体改性处理使催化剂表面形成氧空穴,这些都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但是K助剂会破坏MoO3的结构形成新的物种,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很快。同时,本论文通过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异丙醇和BQ自由基捕获剂,并通过荧光光谱表征,证明了CHP氧化DBT的机理为羟基自由基机理。此外,本论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体相Ti-MoO2,并将其作为活性组份,用机械混合法制备Ti-MoO2/SiO2催化剂,考察其氧化脱硫活性。实验结果表明,Ti-MoO2是一种高效的氧化脱硫活性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