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理论对转喻语用功能的阐释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ianbing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转喻的语用功能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从顺应的角度对转喻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和解释。传统观点认为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段,修辞学家们通常把转喻看作是一种指称现象。因此,转喻关系就往往被描述为‘甲代替乙’。然而,新的转喻研究成果表明,转喻的替代观点是不充分的。认知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转喻是一种概念现象,是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实体提供通往另一个实体的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人们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和工具。对转喻的认知研究始于Lakoff & Johnson发表其名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转喻的概念性实质以及转喻概念的系统性开始引起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大量的转喻认知研究成果不断加深人们对转喻本质和作用的理解和认识。近年来,转喻的认知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但转喻的许多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Panther & Radden (1999)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转喻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但关联理论对此问题的解释似乎并不充分。本论文的研究和探讨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与传统语用观不同,顺应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和诠释当今的语用学,为语用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根据使用语言就是选择语言的观点,顺应理论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释人类语言产生和理解的动态过程。对转喻的认知研究必须充分考察转喻使用的语用因素。以顺应理论为框架,从顺应的角度对交际中的转喻表达式进行考察和分析,有助于捕捉说话人寓于转喻表达式中的社会、文化、情感、美学等方面的内涵,加深对转喻交际意义的认识。顺应理论为转喻的语用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转喻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解释,具有较强的理论阐释力。
其他文献
<正>在中国,重庆无疑是地域性格最为鲜明的城市之一。重庆人刚烈、忠贞、耿直的性格特点,和这里的"麻辣"火锅一样,广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无论是江姐为代表的红岩精神,还是经受
对福建省试点城市城镇居民进行调研发现:居民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认可度较高,参保群体开始受益,续保意愿较强;但对制度认知度较低、受益率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居民参保续保。其
<正>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并不是今天才提出的话题。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张竞生、周作人和潘光旦等"五四运动"的先驱,同时也是我国性教育的先驱,就已经开始主张开展性
锚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经济优越的支护技术,已经在岩土工程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而锚固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还停留在理论和模型实验上。目前数值模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锚固
人称指叙述者以一个具体身份出场或发言,它代表或反映出电视叙事叙述者的态度;视角是叙述的焦点,是一部电视叙事作品看取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也是一部电视叙事作品希望被“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其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系统,可以实现区域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区域
20世纪中叶,中国地质学尤其是大地构造学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次学术繁荣的局面。虽然这次争鸣持续的时间很短,其意义也不能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相比肩,但其产生的
背景:面对众多的新老健康问题,有限的卫生资源如何分配?这是WHO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困惑。疾病负担研究是确定卫生工作重点与优先的重要依据,有利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提高人类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全球一体化,使信息的来源、数量和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何用智能化的手段处理网上的海量文本信息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将信息转变为知识、将
创立于陈隋之际的法华宗又称“天台宗”,是中国最早的本土化的成熟佛教宗派。由于“天台宗”这一称谓本身实际上已经潜涵了相当明显的地域意味,而在历史上对文学产生过相当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