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转喻的语用功能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从顺应的角度对转喻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和解释。传统观点认为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段,修辞学家们通常把转喻看作是一种指称现象。因此,转喻关系就往往被描述为‘甲代替乙’。然而,新的转喻研究成果表明,转喻的替代观点是不充分的。认知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转喻是一种概念现象,是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实体提供通往另一个实体的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人们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和工具。对转喻的认知研究始于Lakoff & Johnson发表其名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转喻的概念性实质以及转喻概念的系统性开始引起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大量的转喻认知研究成果不断加深人们对转喻本质和作用的理解和认识。近年来,转喻的认知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但转喻的许多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Panther & Radden (1999)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转喻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但关联理论对此问题的解释似乎并不充分。本论文的研究和探讨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与传统语用观不同,顺应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和诠释当今的语用学,为语用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根据使用语言就是选择语言的观点,顺应理论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释人类语言产生和理解的动态过程。对转喻的认知研究必须充分考察转喻使用的语用因素。以顺应理论为框架,从顺应的角度对交际中的转喻表达式进行考察和分析,有助于捕捉说话人寓于转喻表达式中的社会、文化、情感、美学等方面的内涵,加深对转喻交际意义的认识。顺应理论为转喻的语用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转喻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解释,具有较强的理论阐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