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灯新话》与日本鬼怪文学——以人鬼恋作品为中心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165445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灯新话》对日本鬼怪文学的影响完成了从形式到内容、表面到精神的渗透。近世日本学者阅读《剪灯新话》后纷纷留下了诗作、翻译或改写的作品。这表明了日本学者为《剪灯新话》而倾倒和着迷。对于精通汉语的日本文人,只有阅读原文才能充分勾起他们对异国世界的无限遐想。   其中浅井了意采用的是改写方法,将《剪灯新话》的素材与日本文学融合在一起,在展现异国世界的同时试图实现《剪灯新话》的日本化。上田秋成亦沉醉于《剪灯新话>无法自拔,进而创作了《雨月物语》,使他的作品与之前的翻译、改写相比,产生了飞跃。   明确这些差异对探寻日本接受《剪灯新话》的过程以及《剪灯新话》与日本鬼怪文学的关联有很重大的意义。本论文以人鬼恋题材作品为切入点,从日本文人对《剪灯新话》改写的角度探讨人鬼恋题材作品对日本鬼怪文学的影响。   本论文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对先行研究进行了归纳。此章在整理了作者瞿佑的生涯与《剪灯新话》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归纳了乔光辉关于题材分类的研究,并总结出了《剪灯新话》在日本的流传与接受过程等研究成果。   第二章论述了《剪灯新话》之人鬼恋在日本的传播与演变。此章在传播阶段上运用了乔光辉的分类方法,把“人鬼恋题材作品”作为论述对象,从改写角度分析了日本《奇异杂谈集》、《伽婢子》、《雨月物语》三部代表性作品,找出了与《剪灯新话》之《金凤钗记》、《爱卿传》、《牡丹灯记》这三篇人鬼恋题材作品之间的关联,明确了《剪灯新话》之人鬼恋在日本如何通过翻译、改写、再创作的过程实现日本本土化的过程。   第三章对人鬼恋的改写作品进行了比较。此章对《剪灯新话》中的人鬼恋故事在日本的改写作品进行了比较。主要通过对第二章所述的在日本不断传承改写的人鬼恋作品的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探讨了作品在传承过程中发生的变异。   第四章是成因探析。此章通过对各种变异过程的梳理和对《奇异杂谈集》、《伽婢子》、《雨月物语》的创作背景的分析,找出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本论文通过对《剪灯新话》人鬼恋题材作品在日本传播与演变过程的研究,明确了日本的改写作品与我国《剪灯新话》的关联性,以及改写作品之间的异同。并从日本作家对原作的翻译和改写过程中探寻了日本接受《剪灯新话》时对作品的选择倾向,明确了日本鬼怪题材小说风格是由对《剪灯新话》的翻译和改写形成的,而日本人对作品的选择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审美取向以及作家的个人喜好(女性形象)决定的。  
其他文献
考琳·麦考洛是当代举世闻名的女性作家。《荆棘鸟》是她的著作之一,也是最为成功的一部。1977年出版后,便很快获得了成功,它不仅吸引了全世界数百万读者,还引起了文学评论家及研
“双性同体”是卡尔·荣格在神话和原型理论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其意义为正如男人身上有女性气质作为平衡,女人身上也有男性气质作为平衡。 双性同体理论中包含有三个方面。阿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美文化交流频繁和美国影视作品在中国的受众程度提高,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力日益凸现出来。   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人们对于同一事物或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
文化的交际互动行为无不建立在价值观、道德和伦理的基石之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的扩大,文化翻译中“西方中心主义”逐渐显现,产生了翻译语言之间存在的不对称权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