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资源和环境的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首要问题,对材料的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镁合金作为一种理想的轻量化材料,随着其在工程结构中的广泛应用,必将面临焊接问题。交流CMT工艺是一种新兴工艺,目前对镁合金的交流CMT焊接工艺研究仍是一个空白。本文针对1.5mm的AZ31B镁合金板,分别进行了交流CMT和直流CMT焊接工艺试验,使用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显微硬度计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两种工艺下接头的成形、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焊缝成性良好,焊缝为典型铸造组织,热影响区为典型过热组织,晶粒大小会受热输入的影响,焊缝由α-Mg和β-Al17Mg12相组成。交流CMT焊时,随着焊接电流增加、焊接速度降低、EN:EP为1:1时EN极性波数的减少、EN+EP为14时EN极性波数的减小,焊缝区晶粒不断变大,热影响区组织粗化并且范围逐渐扩大,并且会使余高减小熔宽增加。晶粒尺寸变化及第二相的弥散强化作用使得接头硬度分布均呈“W”形,焊缝区的硬度最大,母材的次之,热影响区的最小。直流CMT的正交试验表明焊接速度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最显著,弧长修正的最小,最佳工艺参数为:电流55A,弧长修正0,速度450mm·min-1。交流CMT焊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电流66A、速度450mm·min-1、EN:EP为7:7,此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为最大,分别是235MPa和9%,分别达到母材的96.7%和85.7%,断裂在热影响区。交流CMT焊接过程中,通过调节EN与EP的波数及比例进而调节焊接过程中的能量分配,尽量降低对母材的热输入,提高了接头性能,其接头性能优于直流CMT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