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铁作为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历来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而盐铁税,更是封建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盐铁研究不仅关系到国民的生产生活,也是研究国家政策实施和指导思想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两汉时期盐铁政策的转变、评价以及有关盐铁的大讨论,更是需要我们重点探讨和研究的。本论文分为三个章节,从两汉时期盐铁资源的类别、产区以及政府对盐铁市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入手,进一步对两汉时期盐铁专卖制度的演变和围绕盐铁政策所引发的争论进行分析。第一章首先对盐铁在国民生活和生产中的必要性和特殊性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结合考古资料,进一步说明到秦汉时期盐铁已成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用品。同时对盐铁的类别和分布做了系统的阐述,尤其是铁官分布与冶铁遗址的对照表,将铁资源分布与铁官的设置问题结合到了一起。第二章至第三章是论文的主题部分,第二章主要对两汉官营政策实行的背景、原因、确立、演变和评价五方面做了阐述。官营政策实行的背景方面,重点探讨了西汉盐铁专卖政策实行之前的盐铁政策,对“官山海”和“包商征税”制等存在争议的问题做了考辨;原因方面则在分析汉武帝中期出现的财政危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其旨在“离朋党”、“绝并兼之路”的根本原因;官营制度的确立方面,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其官署的设置做了详细的分析;官营制度的演变,从王莽的五均六筅政策到东汉全面恢复官营政策,再到盐铁专卖制度的彻底废除,以时间为线,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中对史学界尚有争议的问题,如东汉初期是实行官营还是私营政策的问题,在结合相关论著的基础上,进行了考辨。官营制度的评价方面,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做了辩证和客观的分析。第三章围绕两汉时期人们对盐铁政策的不同认识展开了论述,盐铁会议上,以儒家思想为依托的文学贤良和具有法家思想倾向的御史大夫对国家现行的制度尤其是盐铁官营专卖制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第二部分从本末之辨、义利之辨的角度出发,对《盐铁论》中文学贤良和御史大夫双方的论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