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传播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rong19880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众传播媒介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本文比较系统地分析马克思的传播思想,并以马克思的传播思想为指导阐明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与效应,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应遵循的规律与实践原则,进而探索大众传播媒介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路径。马克思传播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从人的精神交往需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精神交往的实现过程以及交往手段的变革对文化产生的影响。马克思传播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媒介的内在规律、社会功能及实践原则。传播媒介在构造的一个观念世界中发挥“舆论纸币”的社会作用,实现了报道从片面向真实不断趋近的“有机运动”这一内在规律。在具体的传播实践活动中媒介应当遵循“自由报刊”的思想原则,使报刊成为联系党和群众的精神纽带。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利器与活性机制。然而西方媒介文化强势渗透及媒介功能异化带来了无法忽视的弊端和难题。本文在马克思传播思想指导下,从以下两个维度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具体路径。在传播原则上,马克思传播思想指导下的传播媒介应遵循传播的内在规律,实现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与客观性,避免传播内容庸俗化、虚假化等局限性;传播媒介还应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避免西方媒介文化的强势渗透,发挥“社会的舆论纸币”这一有效功能。同时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原则以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在传播策略上,马克思传播思想指导下的传播媒介应当保障人们的精神交往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之上,避免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周期过长;在议程设置上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创造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大众文化;新媒体的有效运用可以促进国家权威评价活动与社会民众评价活动之间的价值互动,并在互动中达成价值共识。这样才能实现传播媒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
其他文献
二战结束后,随着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的加剧,美苏两大国由战时联盟逐渐演变成相互遏制。当冷战的铁幕延伸到东北亚时,美苏合作解决朝鲜问题的努力流产。朝鲜半岛内各派政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中的数据量都开始呈指数型增长,传统的串行计算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并行计算技术应运而
油膜失稳故障是大型电站机组运行中常见的故障之一,故障一旦发生,振幅会迅速增大,破坏机组的正常运行状态,严重时会造成机组部件的损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准确细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