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作为一种新型识别技术拥有极大的应用空间,“非接触”则是该技术的最大优势。然而,在开放的电磁环境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众多消费者接受RFID产品之前,隐私问题已然成为必须要克服的难题。本文重点研究了前端无线装置及协议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了面临的常见攻击手段,总结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理、逻辑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模拟破解了非接触智能卡,使大家更直观认识无线射频安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极低成本的异或加密认证协议,通过几种函数相互作用来模糊传输数据,从而达到安全的目的,非常适合一些安全级别要求不高、成本要求低的应用。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称加密算法的无ID认证协议,该协议能抵抗多种形式的攻击手段。协议中,运用逻辑关系取代唯一标识符,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针对低成本标签不能兼顾安全性的问题,在研究现有安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加密密值更新的RFID安全协议。通过与现有协议分析对比,得出本文协议在多方面有显著的提高。在性能方面,该协议既吸取了分布式RFID询问-应答认证协议的安全技术优势,又改善了算法复杂度。同时,标签能满足低成本的要求,在信息保护、实用性上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安全性分析以及SVO形式化证明表明,该协议具有很好的隐私性,可以抵抗一系列攻击。与其它Hash类协议比较,该协议具有很强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