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国家安定和家庭幸福的关键所在。但是,近年来,大量的儿童被害案件出现在媒体上、报纸上、网络上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被害人的调查表明,虽然儿童被害人在被害人总数的比例不高,但是近几年来儿童被害人数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从儿童被害现象上看,既有家庭内部的虐待事件,也有学校老师对儿童实施的体罚虐待,还有社会成员对儿童实施的各种侵害行为。这些行为性质也越来越严重,儿童受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儿童被害研究已是十分必要的。儿童被害研究已经成为预防、减少儿童被害,建设和谐校园,建设稳定有序社会的当务之急。给儿童一个健康安定的成长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保护儿童不受外界侵害,成为法律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对儿童及儿童被害的相关概念进行理论上的阐述以及儿童被害的特点的分析,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同时,需要立足于犯罪学大框架下进行,因此笔者研究的“儿童被害人”仅指狭义的“犯罪被害人”。从被害空间的角度对儿童被害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将儿童受到侵害的空间分为:在家被害型、在校被害型以及家校外被害型。从当前犯罪发生的现实状况来看,较多表现为家庭暴力侵害案、老师虐童案、儿童遭受性侵案、校园屠童案等种种情况,因此可见,儿童被害的现象的社会危害性十分突出。儿童被害的原因的错综复杂的,需要从内外因角度出发,横向分析儿童被害的原因。不仅要从犯罪人的主体结构分析犯罪个体原因,还要从被害人的主体结构分析被害因素,及深刻把握儿童被害人的被害性,同时也应当看到,微观的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以及宏观的社会因素以及法律的缺陷都是导致儿童被害的主要因素。加强对儿童被害的预防和保护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笔者认为需要通过综合治理和完善法律体系两个大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家长关爱保护儿童意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对媒体的监管以及注重社区管理功能。二是在立法上要改变观念,要充分体现儿童权利主体地位,定制专门法。因此笔者认为,要全方位对儿童进行保护,预防儿童被害,需建立法律、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保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