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通督温督法(治疗组)和西药治疗法(对照组)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免疫球蛋白A(IgA)的影响,明确通督温督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探讨通督温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制,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临床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63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将这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即治疗组(通督温督组)和对照组(口服西药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使用通督温督法;对照组则给予口服西药柳氮磺胺吡啶。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行CRP、ESR、IgA的实验室检查,分别于治疗后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再次行CRP、ESR、IgA的实验室检查,分别记录各组治疗前及各个疗程后的指标。对各组自身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及两组各相应疗程后的指标变化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通过统计学处理,根据结果进行疗效判定与分析。结果:1.炎症指标ESR,第一疗程后,对照组(口服西药组)的疗效优于治疗组(通督温督组)(P﹤0.01);第二疗程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炎症指标CRP,第一疗程后,对照组(口服西药组)与治疗组(通督温督组)均可降低炎症指标CRP,但疗效相当(P>0.05);第二疗程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炎症指标IgA,第一疗程后,对照组(口服西药组)的疗效优于治疗组(通督温督组)(P﹤0.01);第二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降低炎症指标IgA,但疗效相当(P>0.05)。结论:1.通督温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起效时间较口服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相对要长些,但最终疗效要优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法。2.通督温督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