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篮球比赛团队配合的精细化和对抗程度的激烈化,篮球规则本身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篮球规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场地区域划分的变化。从篮球发展历史来看,场地区域变化主要包括了前后场的变化、限制区的变化、三分线的变化等。第36届欧锦赛和第37届欧锦赛是发生在最近一次场地区域划分发生变化前后的两届比赛。本论文选取两届比赛前四强队伍之间的比赛进行统计分析,以求找到比赛的变化之处。本论文运用录像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综合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较为准确、系统的反映了两届比赛在进攻基础配合上的基本情况特征,以及两者的异同点。同时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对今后的篮球训练及比赛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进攻基础配合整体呈现“继承、发展”的特点。在新的场地划分下,各种进攻基础配合形式都在发生变化,进攻手段更加多样化,富于变化性。通过得分等情况来看,场地区域的变化正在使比赛向着更加有利于进攻的方向发展。1、掩护配合最明显的变化是运用区域大幅度上提,而且左右区域运用更加平衡。空间相对变大后单掩护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连续性的掩护依旧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此外,外线队员不再是一味的接受掩护者,而是更多的参与实施掩护。2、策应配合向着远离球篮的方向发展,但这还不足以改变8区是策应中心地带的特点。内线队员依然是主要的策应发起者。背对篮圈的策应逐渐被更多的侧对篮圈的策应所取代,而且随着内线队员策应范围的变大,其进攻威胁范围也在变大。3、突分配合表现出的是更多的继承与发展。首先,两届比赛中突分配合都表现出如下特点:发起区域集中在上路的中间区域和中下路的两侧,而接球区域集中在下路的中间区域和中上路的两侧。其次,场地相对扩大,防守距离变大,促进了位置模糊化的进程,内线队员能够越来越多的参与突破。第三,连续突分在新场地划分中运用数量大幅度增加。4、传切配合是四种进攻基础配合运用增加次数最为明显的配合形式。进攻上提,空间变大使得底线切入机会变大。大个队员有更多的空间展现自己的速度与灵活性。大个切入展现更大的威胁性。再者,横向切入的运用比例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