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这些年,我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各项建设尤其是城市化建设进度明显加快,而很多城市的地产企业也都在积极参与城市更新与三旧改造的项目。在推动城市更新项目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大量废弃建筑垃圾难以处理的问题,其中以废弃混凝土的处理难题为最。目前,对待废弃混凝土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简单的填埋甚至堆放在郊外。这种处理方法对于城市形象以及生态的影响是较为严重的,而且也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威胁。因而如何使用环保的方式对废弃混凝土予以回收利用迫在眉睫。同时,目前各个城市所采用的路面基本为普通的沥青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基本不能透水,因此一旦遇到暴雨,很大概率会形成城市内涝,对居民生活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为此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理念,而透水混凝土在这一理念里扮演了重要角色。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透水混凝土既可以提高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又可以为“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这一研究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大有裨益。目前,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的方式主要有“骨料替代法”和“水泥替代法”。所谓骨料替代法是指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成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进而可以替代天然骨料用于制备再生混凝土。而水泥替代法是指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至一定粒径之后,利用机器(如球磨机)对其进行研磨,得到废弃混凝土磨细粉,用以替代水泥以制备再生砂浆或者再生混凝土。但这两种替代方式都存在降低砂浆或者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的可能性。为此,有专家学者提出一种新的粉体替代方式——“浆体替代法”。这种替代方式指利用石粉或者再生粉替代部分水泥浆体(既水和水泥共同组成的部分),重点在于不改变砂浆/混凝土本身的水灰比。目前,浆体替代法已经成功将包括再生石粉、废弃砖粉在内的多种再生粉体用于制备再生砂浆和混凝土,而且通过相关试验数据证明基于浆体替代法制备的再生砂浆和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尺寸稳定性。但是,基于浆体替代法的废弃混凝土粉在砂浆以及透水混凝土的研究仍旧空缺。因此,为了探究废弃混凝土粉在浆体替代法方面的研究内容,本文分别基于浆体替代法以及水泥替代法,围绕水灰比和废弃混凝土粉替代率两个控制变量,设计了28组不同的砂浆配合比和14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相继进行了迷你坍落扩展度试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SEM试验、碳化试验、电通量试验、吸水率试验、干缩试验以及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试验和渗透系数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废弃混凝土粉砂浆和废弃混凝土粉透水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探究。主要工作与总结如下:(1)基于水泥替代法和浆体替代法,分别探究废弃混凝土粉分别替代水泥浆体和水泥对砂浆的流动性、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所造成的影响。为此进行的试验包括:砂浆迷你坍落扩展度试验、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SEM试验。最终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浆体替代法,利用废弃混凝土粉替代水泥浆体的做法可以增强砂浆的立方体的抗压强度,同时可以提高砂浆的微观密实度。虽然利用废弃混凝土替代水泥浆体会降低砂浆的流动性,但是可以通过提高高效减水剂的剂量改善砂浆流动性。不同于浆体替代法,基于水泥替代法,利用废弃混凝土粉替代水泥虽然不影响砂浆的流动性,但是会降低砂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以及微观密实度。(2)基于浆体替代法,探究废弃混凝土粉替代水泥浆体对砂浆耐久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为此制备废弃混凝土粉砂浆后,进行碳化试验、电通量试验、吸水率试验以及180天干缩试验,最终根据各项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废弃混凝土粉替代水泥浆体可以有效降低砂浆试件的碳化深度、电通量数值、吸水率以及最终干缩应变,因而利用废弃混凝土粉替代水泥浆体可以显著增强砂浆的抗碳化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耐水性以及体积稳定性。(3)基于水泥替代法和浆体替代法,探究废弃混凝土粉分别替代水泥浆体和水泥对透水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造成的影响。为此进行的试验包括: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连通孔隙率试验和渗透系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浆体替代法,利用废弃混凝土粉替代水泥浆体的做法可以增强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同时可以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而基于水泥替代法,利用废弃混凝土粉替代水泥会降低透水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连通孔隙率和渗透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