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丕悲剧人生述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南部浸信会的高第丕于1852年来到中国上海,在上海十一年间,他开始了解中国人,并逐渐形成了对中国人的看法。1863年高第丕到达山东登州,在登州近四十年间,他形成并实施直接传教的方法,取得过一定成就,但是总体而言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宗教理想。高第丕是一位基督思想极度纯正的基督徒,他对上帝虔诚,对圣经高度尊崇,在华将近五十年内,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在传播基督思想事业上。他在华传教期间坚决主张直接传教的方针,拒绝通过开办教育和医疗来吸引当地人,高第丕的主张是出于对基督的完全依从,他的出发点毋庸置疑是纯正的,但是他的人生却是一个悲剧。他的理想至死都未实现,晚年又被美南浸信会海外布道部解雇,差会内的同工纷纷离他而去,后来创建福音会。他和妻子关系不融洽,他们夫妻一生没有生育子女,只收养过一双儿女,后死于美国亲戚家,事业和生活中的种种不幸都发生在高第丕身上,这些足以证明高第丕是个悲剧性人物,他的一生也是充满悲剧性色彩。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的主张和中国当时的现实不协调,即他崇高的基督理想和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之间存在矛盾。本文首先以时间为纵向线索,力求梳理高第丕的生平,继而论述他的宗教理想及传教方针,并从事业和生活等方面分别论述高第丕的悲剧人生,最后得出高第丕人生悲剧性的结论,并分析原因,力求为全面客观评价近代来华传教士提供个案参考,为现实中追求个人理想而终日努力奋斗的人们提供某种历史借鉴。
其他文献
信息管理实验中往往需要使用多种实验软件,这使得实验室在网络硬件和软件环境的配置方面变得十分复杂,不利于信息管理实验顺利开展。针对信息管理实验软件的特点,采用虚拟技术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电影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影的需求也逐渐提高。而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是当前中国电影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
以"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为指引,结合高校战略定位和研究生教育目标,探讨和分析国内研究生双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
实验仪器是现代医学实验室的主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临床实验仪器处于大量科学技术从不同角度与实验诊断技术相融合的发展期:一方面,形成不同类型或用途的实验仪器,造成仪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