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瘢痕疙瘩成纤维样(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体瘢痕疙瘩(keloid, KD)中是否存在多能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对其进行分离培养及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两步酶消化法从人的瘢痕疙瘩中分离培养瘢痕疙瘩来源间充质干细胞(keloid-derived mesenchvmal stem cell,KMSCs),观察其贴壁、增殖等生物学特性;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CD29、CD34、CD44、CD45及CD90的表达以及检测细胞周期;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该细胞CK19、Oct4、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细胞Oct4mRNA的表达情况;实验同时对该细胞进行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以及成脂细胞多向诱导分化能力鉴定。结果:从人的瘢痕疙瘩中分离出间充质样干细胞,原代细胞形态多为长梭形或多角形,呈放射状集落样生长,体外培养连续传代后,形态较为均一,排列不规则,以梭形为主;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开始1-2天生长较慢,从第三天左右细胞生长增快,到第8天左右生长进入平台期;细胞周期显示细胞群中有65.18±3.96%的细胞处于G0/G1期,S期的细胞占6.92±1.82%,G2/M的细胞占27.90±2.19%;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分析表明,该细胞均高表达CD29、CD44、CD90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不表达CD34、CD45等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且原代及P3代细胞无明显变化;RT-PCR法检测多能干细胞标志物Oct4表达呈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间充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多能干细胞标志物Oct4呈阳性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CK19呈阴性表达;多向诱导分化实验显示该细胞可以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人体瘢痕疙瘩内存在间充质样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可能在瘢痕疙瘩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脏不同时间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对小鼠认知功能及其海马核因子-κB(NF-κB)和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经水迷宫实验剔除后的昆明种小白鼠80只,清洁级,
目的:研究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的特点,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比较的优势以及影响骨折复位、预后的相关因素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并获得随访
目的:探讨DHS、PFN及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并比较三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骨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14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男60例,女81例,年龄42
目的: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迫切地期望获得一种既可以维持这两种细胞在体内中的正常形态及功能,又可以对其生长环境进行人为调节
背景: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多合并心房纤颤(房颤),现阶段治疗该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瓣膜置换同期施行改良迷宫术。但是仍然存在术前心功能较难评估,术后房颤复发、易合并有低心排综
目的应用单、双枚方柱型椎间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一枚方柱形Cage在PLIF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ISS)的
目的1.经本实验回顾,统计出宁夏地区2003年-2009年瓣膜置换术后,INR治疗范围口服华法林的剂量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统计宁夏地区瓣膜置换术后,主动脉瓣,二尖瓣,以及
基于信息熵分析了城市能源供应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多样性,提出了生态城市能源结构优化的基础判据和约束判据。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城市能源结构自然演变趋势的缺陷,提出了
介绍了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新型的木本食用油料作物在山东省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油用牡丹发展前景,指出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山东省未来
基业长青是企业的共同愿望,然而杜邦、三井、同仁堂等长寿公司却凤毛麟角,大部分企业在初创期夭折,要么就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销声匿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