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目前已发现20多种,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易污染玉米、花生、调味品等农产品及其制品,严重危害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威胁消费者健康,给我国农业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建立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是防止其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免疫分析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快速、不受场所影响等优点,适合黄曲霉毒素的现场高通量筛检。黄曲霉毒素是小分子化合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目前已发现20多种,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易污染玉米、花生、调味品等农产品及其制品,严重危害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威胁消费者健康,给我国农业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建立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是防止其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免疫分析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快速、不受场所影响等优点,适合黄曲霉毒素的现场高通量筛检。黄曲霉毒素是小分子化合物,一般采用竞争免疫分析模式进行检测,通过抗原和游离毒素竞争结合抗体进行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抗原的合成需要大量毒素标准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会对实验人员及环境带来较大危害。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的黄曲霉毒素抗原替代物,并建立相应的免疫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抗独特型纳米抗体VHH2-5作为替代抗原,构建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以抗坏血酸磷酸酯镁为碱性磷酸酶的反应底物,牛血清白蛋白稳定的金纳米簇(Bovine Serum Albumin-stabilized Gold Nanoclusters,BSA-Au NCs)催化TMB氧化的反应作为比色和荧光分析法的信号输出源,建立了双信号酶联免疫分析法(Dual-signal Enzyme Immunoassay,ds-ELISA)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表达载体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黄曲霉毒素抗独特型纳米抗体VHH2-5为研究对象,将VHH2-5基因和碱性磷酸酶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25b中,构建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表达载体p ET-AP-VHH2-5,将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建立融合蛋白原核表达体系,经过IPTG诱导表达与镍柱纯化成功得到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AP-VHH2-5,经验证,该融合蛋白具有抗体识别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2)建立黄曲霉毒素双信号输出酶联免疫分析法合成牛血清白蛋白稳定的金纳米簇BSA-Au NCs,对BSA-Au NCs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粒径等进行表征,合成的BSA-Au NCs发出红色的荧光,粒径为2 nm,具有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基于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和BSA-Au NCs建立了黄曲霉毒素双信号输出酶联免疫分析法。其中,酶联免疫比色分析法检测灵敏度IC50为0.54 ng/m L,线性范围为0.16-1.80 ng/m L;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灵敏度IC50为0.67 ng/m L,线性范围为0.37-1.22 ng/m L。该方法可同时检测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与伏马菌素B1(FB1),赭曲霉毒素A(OTA),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等真菌毒素未见交叉反应。对四川花椒、大米、玉米三种空白样品添加不同浓度的AFB1,样品检测回收率在81%-119.5%之间。
其他文献
2012年11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出台,结束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长期以来无章可循的被动局面。随后,各级财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相关的规章制度。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政府部门强化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实际上,仍有不少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在现实工作中的执行性较差,或者内部控制功能简单且未形成体系,其中依然
许多天然来源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姜黄素、白藜芦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理功效,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具有明确生理功效的成分也被称为功能因子,但在实际开发应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生物利用率低、环境稳定性差、气味不愉快、与食品基质相容性差等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递送体系被开发用于功能因子的封装及递送,以有效克服上述应用局限性。其中,基于天然来源的蛋
推进实施1+X证书制度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文章通过介绍仙桃职业学院与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和应用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实施情况,分析如何有效推进实施1+X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探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
农业自身的内在需要和外在进步趋势要求我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但理性小农在落实和执行中往往基于对该行为价值的判断,个体差异性以及农业的周期性、弱质性综合作用下使得绿色生产这一个体行为难以过渡到集体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经济中重要的经营主体,它建立在一定村域范围内的各农户彼此间信任的基础上,能有效解决集体行动困境。基于以上理解,本文以社员视角的信任为出发点,以绿色
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感染食源性病原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是引起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使用多种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但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催生了“超级细菌”的出现。为减少抗菌药物的副作用,更好地应对细菌感染,已经提出了许多杀菌策略,例如光热,光催化,纳米递送和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然而,具有上述杀菌策略的抗菌材料
茶产业是安溪县传统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安溪县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退茶还林还耕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茶产地的生态环境;推进茶产业的绿色发展实现质量兴茶,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粮食稳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溪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很多显著成绩。但是安溪茶产业仍然存在过度开垦茶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产能过剩、茶园生态环境恶化、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被破坏以及粮食产
随着品牌价值的日益增长,地理标志已经成为我国区域产业的金字招牌。截止到2021年,福建省获得“地理标志”的乌龙茶有16个,目前已形成了以武夷山市为中心的闽北乌龙茶区和以安溪县为中心的闽南乌龙茶区。在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认证和使用得到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消费者——作为购买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主体,其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能否走的长远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获得“地理标志”的
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依托大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探讨服务物联网产业链人才培养的专业群建设路径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依托物联网产业链应用层相关技术设置专业群;其次调研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相关企业获取岗位群,分析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对比“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要求,选取专业群对应的“X”证书群;最后以“X”证书群为纽带,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置换机制的改革,提升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现代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和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生物活性物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姜黄素是一种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功能的活性物质,但其稳定性低、水溶性差、易降解、体内生物利用度低等诸多实际问题阻碍了其应用。研究表明,设计合理的食品递送载体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蛋白质、多酚、多糖等食品生物大分子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还具有强化食品体系的稳定性和功能性的重要作用。酶具有绿色无毒、高
沙棘籽粕是沙棘果提炼完油脂之后的废弃料,其中所含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但目前沙棘籽粕主要被用作饲料,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此外,高血压也是当今困扰多数人的疾病,严重时可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食源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是治疗高血压病症的新方法,目前,常见的植物蛋白源ACE抑制肽多从米糠、南瓜籽、杏仁等植物